女人产后中风,昏迷不省人事,名医王清任用黄芪加上这两味药搞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62
导读

据《医林改错》记载,黄芪桃红汤的黄芪剂量用到了八两,主要是用于治疗女人产后中风,两目天吊,口角流涎,项背反张,昏沉不省人事等证。这个配方真的很奇妙,全方黄芪250g(清代一两只是约等于三十克,所以很多人把八两…

要说到古人用药,还真的是各有各的道。就比如说黄芪这味药,古往今来,很多名医都善于使用它,而且也有一些医生将它用到了新高度。比如古代的许胤宗,当时的陈国柳太后突发中风,口噤不能言语,也不能服药,许胤宗发明了用黄芪煎汤放在病床下,药气如烟雾一般熏蒸,结果当晚太后就能说话了。

当代的国医大师邓铁涛也爱用黄芪,尤其是用黄芪一味既能升血压、又能降血压,堪称奇妙。只不过是剂量的变化,就有如此的双向作用,让人们感叹不已。黄芪用量30克可以降血压,用量15克可以升血压,正是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的真实写照。

而清代名医王清任更是将黄芪用到了极致。人们对黄芪的最大用量,估计都停留在“四两黄芪为主药”这句话上,殊不知,王清任用黄芪的最大剂量并不是四两,而是八两,也就是现代的半斤(250克)。清代的剂量,八两就是现代的半斤,俗话“半斤八两”就是这个意思。

王清任为什么要用这么大剂量的黄芪呢?究竟是干什么的?又是出自何方?据《医林改错》记载,黄芪桃红汤的黄芪剂量用到了八两,主要是用于治疗女人产后中风,两目天吊,口角流涎,项背反张,昏沉不省人事等证。

那么,这个黄芪桃红汤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全方仅仅三味药,由“黄芪(生)八两,桃仁(研)三钱,红花二钱”三味药组成的。也许很多人会以为,治疗这么危重的病情,不开一大堆药都对不住这病,实际上,一名真正的中医,是不会拘泥于药的味数多少的,而是根据病情需要,要几味用几味。不过这个配方真的很奇妙,全方黄芪250g(清代一两只是约等于三十克,所以很多人把八两换算成了240克,殊不知八两等于半斤,半斤是250克),而桃仁和红花加起来才15g,也就是说一味黄芪竟是桃仁和红花两味药总和的16倍,这种配伍,古往今来,也只有王清任一人而已。

那么,黄芪桃红汤仅仅三味药,为何会有这样奇妙的作用呢?其中配伍奥秘究竟是怎样的呢?方中的大剂量黄芪为君药,主要起到大补元气、补气摄血的作用;以桃仁和红花为臣药,主要起到活血散瘀、开通气道的作用。三药合用,能使全身气机通畅、元气更容易恢复,同时还能祛瘀以生新、补气以活血,是王清任治疗“产后抽风”的一剂“猛药”,正与“重剂起沉疴”不谋而合。

对于产后中风来说,虽然现代出现的几率比较小了,但是在古代出现的频率却很高。由于产后的骨盆及全身都处于松散状态,又加上分娩引起的体力损失、出血等症状,如果调理不当,极其容易出现产后中风,轻则头痛恶寒、时间发热、心下闷、干呕、汗出等,重则发热面赤、从喘而头痛、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口角流涎、不省人事等。所以,王清任创立这个方剂,就是为了挽救那些被产后中风折磨的女人,可敬可佩!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