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IT » 正文

「2019摄影征文」手机摄影_画面表达的语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40
导读

手机摄影的本质还是取悦自己,取悦自己的过程在于你对自己的审美是否自信,对于摄影的内容和玩法上是否愿意深入了解,拍的多了,看得多了,学的多了,后期得多了,自然有了自己的了解,这终究不是一件坏事,手机摄影这条路将…

2019年的今天,手机摄影逐渐成为生活的一种潮流。 首先要感谢数字尾巴,每年给我们一次总结自我的机会,不然,真没什么动力对自己进行一次反思和整理。

四五年前的我,对于手机更多的追求是游戏,四五年后的我,对摄影有一点自己的体会!我喜欢一个人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世界,一个人想象的空间,逐渐的将想象的空间以摄影的形式展现。最好的相机,不仅是手中最好的那台,还有按下快门前,镜头后那个无限可能的想法!用画面来诠释自己想要表达的一切,这才是我真正想用画面展示的语言。

我长期习惯性的使用 iPhone 来拍摄生活中的瞬间,这里就以我以下拍摄的题材来展示我的作品,顺带聊聊我对于手机摄影的一些个人看法。

  • 1、建筑
  • 2、人像
  • 3、街拍
  • 4、风景

今年入手了一台索尼A7M3,拍过不少后发现,局限的并不是器材,而是思路,截止到目前,自己的水平实则进步微小。

摄影这条路也是不断去学习的,最方便的,最简洁的学习方式对我而言还是手机。

自然,随手记录也是手机。

相机摄影和手机摄影的区别在哪里?像素,解析力,宽容度?两者在同一个焦段拍出来的画面内容是一样的,不放大看的情况下,肉眼看出的区别会很大吗?拍什么?怎么拍?怎么修?正如我前面所讲,两者的区别在于想法。

手机属于一种全能型的使用工具,摄影只是属于其中附属类型的一种,而这一种在生活中的承载比重越来越大,录像也是。现在手机在硬件上逐渐以高像素拼杀一方战场,曾经的800w,1300w,1600w,2000w,直到现在手机都有了一亿像素,像素高真的很有优势吗?的确有,但不是绝对。为何现在iPhone始终在1200w,按照A13那么逆天的芯片,那么强悍的功能,能够实现4颗摄像头同时工作,为何不直接上1亿像素?手机拍照都这么牛逼了,相机是不是也要成为历史了?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像素并没有越高越好,像素高带来的变化的确很大,比如在手机中有些模式下拍摄,呈现的照片细节非常多,相应的等待时长和内存也消耗不少,体验差距也很大,一款手机的使用体验,在消费者心中往往占了极大部分,相机只是其中一点。

手机拥有了AI,随手一拍就是大片???甚至是构图,引导拍摄都帮消费者准备好了,拍出来的照片是真的具有“美感”吗?这里并非质疑厂商的对于手机厂商的调教能力,我只能说每个人审美不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摄影也是同理,有大众,也有小众。手机摄影的本质还是取悦自己,取悦自己的过程在于你对自己的审美是否自信,对于摄影的内容和玩法上是否愿意深入了解,拍的多了,看得多了,学的多了,后期得多了,自然有了自己的了解,这终究不是一件坏事,手机摄影这条路将来逐渐大众化和普及化,将来的门类也会和相机摄影不断冲突,升级,融入,分离。

很多人认为手机将来一定会取代相机,手机目前甚至能够拍电影。

打印输出,问题也不大。那么,手机是否会取代相机,这个未知数,我们留给未来,以上不过是个人一些粗浅看法和碎碎念,请勿认真,还是回到今天我想要展示的画面。

1、建筑

建筑摄影是个有趣的领域,建筑是具有历史性的,会长达数十年的伫立在某些地段,并成为一座城市的地标。人们看待建筑的眼光不同,决定了它在每个人眼中不同形式的体现。以图像的形式,是人眼最直观、最敏感的体现。

手机拍摄建筑,同样的具有挑战。iPhone XS Max 采用了一颗等效 28mm 的广角+等效 56mm 的长焦的双摄镜头组合,两颗摄像头均为 1200 W有效像素。遗憾的是,这款旗舰手机当时并未配备超广角,超广角放在了最新的 iPhone 11 Pro Ma上。拍摄建筑时留下的遗憾自然是更多的。很多时候,我无法记录一个建筑的全貌,但.......建筑的局部,也是趣味所在。OK,上图。

几年前,襄阳唐城刚建好时,历经一场大雪的洗礼,即便是黑白,也能够体现出这座空城的宏伟辉煌。(拍摄于襄阳唐城)

那时,手机还是单摄,大部分手机已经开始暗暗蓄力,在手机像素上大做文章和宣传。受限手机传感器和固定光圈值,变焦在当时,也算一种奢求。单摄时代,我曾经执迷于画面的黑白,能够去除更多画面元素,让建筑的主体展现,不完美,对我而言,独具一格。(拍摄于湖北随州)

图1曾经荣获MPA全球手机摄影大赛建筑的荣誉奖。回想起来,现在对于建筑少了发现性,更注重后期。曾经的自己对于后期理解的缺乏,实践甚少,最终以黑白展现一些局部视角,褪去了色彩的建筑,质感依旧值得回味。(拍摄于武汉)

唯一的一张彩色,当我第一次学习使用 SKRWT 这款建筑修正软件后,就开始对色彩多少敏感了很多。(拍摄于武汉)

那时对于建筑的修正方法了解非常简单,就是横平竖直,规整大气足以。时间在进步,设备依旧,2018年,随着电池的老化,新 iPhone 的出现,入手 iPhone XS Max。

新手机的2X变焦,非常实用,人像虚化非常自然。拍摄建筑时,让我拥有更多可发挥的空间,那段时间曾经遭遇过种种挫折,一度沉迷于“摄影无用论”这种概念,看着别人的进步和自己停滞,自己在时间的间隙中停留。

直到回温之前的照片,看着自己一步步的成长和进步,找到很早之前意气风发时对未来的自己写过的一段话:如果相信自己,就请不断牛逼下去,努力终究会对得起自己。

我重拾手机摄影,继续拍摄,那几天,我辗转反侧,彻夜未眠。(拍摄于襄阳华侨城)

(襄阳新体育场)

和往年襄阳一样,寒风瑟瑟,新体育馆刚建成没多久,一直进不去。拍摄建筑更多的是拍摄者对于眼前建筑的解读,他眼中的建筑,他想要展示的世界,手机将画面以图片的形式留存,经过后期以更优美的图片的形式展现。

(拍摄于襄阳月亮湾公园)

对于冬天的认知,充满了寒冷,总怀念秋天,后期上不自觉的回味秋天的色彩。一个人的时候,总是寻得一个绝佳去处,伴随着音乐,拥有自己的思考。

经常在各大摄影平台上看到各种好看的建筑、大神们履历丰富,去过不少优秀的地方。襄阳是一个三线城市,打卡点和建筑并不多,带着一台手机,拍好自己身边的建筑,通过各种平台向大家展示,展示自己眼中的景物,不同人对我的作品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别人怎么看?那些看法是影响你?决定你?取决于自己。(拍摄于襄阳六两河大桥)

虽说拍好身边的东西非常重要,外出时分遇到的美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多记录下来,错过了,有可能后悔很久,存留于印象里,始终无法磨灭。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就是出差学习时分,偶然记录的景色,美景流连忘返,有机会一定再次拜访。(拍摄于武汉市社会福利院)

建筑,无论局部还是全局,总是给我带来震撼,这种震撼,是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甚至是已知事物的一种强烈肯定和思想的冲击。

2、人像

人像,很多人优先评判好坏,而好坏之分,全凭个人审美吧!每个人对于美的定义不同,我不好做详细解答,我个人更偏向于忧伤系的情绪风格,仅以我拍摄过的人像展示。拍摄人像,更多的注重和模特的互动,不同于建筑,沟通远大于想法,任何想法的实现也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我喜欢的悲伤氛围,是同模特沟通过数次,了解模特的最感伤的一面去不断实现的,一昧的拍摄,照片最终说服不了自己。

其中不乏一些其他情绪的照片,我人像起步较晚,更多以一种形式感,个人审美,却承认我拍的朋友,都是我心中最美的。

3、街拍

街拍的目的起初于我对于形式美的依恋,对于街拍理解在于我对于图片的个人想法,也取决于往年来我记忆中别人优秀的画面感。

襄阳是一座古城,我喜欢在古城中寻觅一些人们生活的瞬间,记忆中复古画面的重现,让我对这些画面有了二次的刻画。

现在的扫街,被年轻人用更流行的方式展现,如后期的色调,后期固然重要,也不是绝对,图像画面的内容性、感动点,被流行式摄影冲击,缺乏了一些生活常态,我用自己的一些构图方式展示我的扫街形式,来弥补自身对画面的内容缺乏的深度理解。

4、风景

风景的路向很大,是思维中些许的体现,是抽象的概念,或者简单的形式美感和形象化,亦或者就是风景。面对风景应该以对自然的态度,是真实存在的,具有变化性的,亦或者人为创造,是具有美感和细细品味的。

最终,无论拍照也好,摄影也罢,相机也对,手机也是,每个人对于图像的概念是出于种种目的而存在的。器材只是一个载体,承载了人对于画面的直觉性感知、体会。从中抽出,分离,以各种方式,展示给众多的人,让他们去解读,理解,体会,甚至提出个人具有偏见性的看法,任何事情没有绝对,两面性依旧存在,承载了赞誉,自然也要体会诋毁。

喜欢的朋友,动动小手,欢迎点赞,期待摄影路上遇见更好的你们。

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你的 2019年度摄影回顾,邀你 投稿 活动截止时间:2019 年 12 月 31 日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