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古道,找寻千年佛国之迹,参禅洗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60
导读

早在不知汽车为何物的年代,人们往来自然靠曲曲山道,这条天目古道,便是联结东、西两天目山的唯一通道。天目山镇一都村夏家自然村东500米处有一块长0.45米、宽0.52米的自然块石上阴刻“天目大路”四个字。…

说起古道,近年来似乎又被人们热衷起来,尤其是那些精力充沛、自称“驴友”的“背包客”,他们三五成群,往荒草萋萋的山道上走一遭;在崇山峻岭拍几张照,吟几句古,叹几声幽;在半道上发一发博,作为时尚,也算对生活增添了几重色彩。

早在不知汽车为何物的年代,人们往来自然靠曲曲山道,这条天目古道,便是联结东、西两天目山的唯一通道。

东天目山,作为佛教文化名山,始于梁,盛于唐;西天目山,则始于元,盛于清。

眼前这条天目古道,东起昭明禅寺,经等慈、翻越上排岭、六谷岭,直抵一都夏家;穿过俞家,越过朱头陀岭,过蟠龙桥,抵达西天目山禅源寺,长约20公里,宽2米,用自然块石铺筑。天目山镇一都村夏家自然村东500米处有一块长0.45米、宽0.52米的自然块石上阴刻“天目大路”四个字。

1932年秋,京剧大师梅兰芳坐着便轿穿越此道;1934年3月,现代名作家郁达夫游东、西两天目山,坐轿观景,翻越此古道。郁达夫在从西天目至东天目的游记中写道:“三月三十一日,星期六,晴而不朗。

东天目古道位于太湖源镇上阳村里村,用自然平整块石铺就,东西向沿山势蜿蜒而上,全长5公里,路面最宽处2米,最窄处1米。东天目古道两侧翠竹茂盛,松柏耸立,为清时各地香客及游人前往东天目山寺院敬香、游玩之道。

天目山佛教文化的兴盛,也映现出天目古道人声鼎沸的繁华景象。于是便有亭,便有茶亭。

天目古道,自东至西建有三亭,一称“上凉亭”,二叫“中凉亭”,三是“下凉亭”。被人们称之为“茶凉亭”者,便是在天目古道居中的中凉亭。

自晋以来,历代名士高僧在西天目造庵建寺。又名狮子正宗禅寺的开山老殿,在十三世纪初便有高丽、蒙古、南韶、暹罗、天竺等僧侣来此修行,现在还经常有日本佛教团体来天目山寻祖、参拜。

历代入山修禅问法的僧人开路种树,留下浙江省内唯一一条身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级生物圈保护区”的“千年禅林古道”。而今的千年禅林古道保留着当初的古朴原始,曲径通幽美不胜收,依旧可见修行的僧人。

古道两旁的原始森林拥有全球罕见的古柳杉群,遮天蔽日清溪环绕,培育出稀有的绝好空气。

天目山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为全国最高,峰值达13.2万个/立方厘米,有镇静、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等防病治病效果。走进西天目山,你就会觉得心静意宁。除了古寺、古道,景区当然还有各种奇异景色……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