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奶瓶不离身,关于孩子的“恋物情结”,要这样应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45
导读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碰到很多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上次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条文案:睡觉时习惯性把手放在嘴里,白天从来不会正经坐,各种娃娃、奶瓶只要拿在手上就不肯松手,猜一人物,没错!答案就是我三岁大儿子。

生活中我也看到过许多小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小动作,只要双手一有空就会去拿起那件物品不愿意放下。

之前在妈妈群里也看到过妈妈们吐槽自己家的孩子:不管去哪都要带着他的小手绢,还一定要拿在手里,甚至吃饭的时候都不肯放下,给他放在旁边,马上就又哭又闹。

"我之前一个邻居说起她家的小孩,都5岁了每天只要一躺在妈妈怀里手就会伸到妈妈的胸前去摸妈妈,怎么拉都拉不开,不知道是怎么了。"

事实证明许多宝宝都有类似的物品,并且都很容易对它形成依赖,它们仅次于妈妈,已经成为宝宝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宝宝睡觉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跟父母外出的时候,这些物品总是被如影随形地带在身边,而且还不准它被放到一旁。

在温尼科特的理论中,他认为一个孩子在一岁到两岁之间,甚至延伸到三岁之间,可能都需要一个她留恋的物品来随时跟随她,甚至不准洗,不准放置在一旁。

何为"恋物情结"?

英国儿科医生唐纳德·温尼科特将这些被孩童所依恋的小物件定义为过渡性客体(客体:是与自体相对应的、与"我"建立关系的外部世界的万事万物),一般它们都有这样的共同点:柔软温暖、可以移动,它们的作用是替代母亲给予孩童温暖和安全感。

宝宝们最容易依恋的物品:

1、 乳房、奶瓶

这些是为宝宝提供食物的载体,而食物又是宝宝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对乳房、奶瓶这类东西产生依恋最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宝宝的基本需求没有的到满足。

2、 指头、玩具或拳头

3、 毛毯、枕头

宝宝天生就很喜欢柔软的物品,会对这些东西自然而然的产生依恋心理,尤其是宝宝们自己用过的毛巾等一些物品更加容易他们,会让他们感到更加安心。

4、 看护者的身体

相处时间比较长,产生感情,宝宝容易对他们产生好感和依赖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碰到很多"认床"的人,他们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去到一个新环境,晚上睡觉将会很难入眠,这大概也与"恋物情节"有关联吧!

孩子"恋物情结"现象出现的年龄段:

对物体的依恋,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一种长期的依赖行为,宝宝在出生后六个月到三岁之间,都有可能会产生"恋物情结",在两岁左右表现最为强烈。

孩子"恋物情结"的表现:

1、 离不开他,吃饭、睡觉、出去玩、不管做什么都要带上他;

2、 时不时会摸摸他、闻一闻、亲一亲、抱一抱;

3、 如果他不在身边宝宝整个人都会很不自在。

孩子为什么会有"恋物情结"?

1、 家庭教育方式的疏忽

孩子在家不听话不肯吃饭,就想玩玩具,只要他们一哭一闹家长们就会立马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停止哭闹,哄着他们,纵容宝宝们在吃饭的时候也可以玩具不离手。

2、 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不够,孩子缺乏足够的安全感

父母往往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我们却不在他们身边。

3、过早让宝宝独睡、初入幼儿园或者是遭遇较大的刺激,会让他们产生恐惧、不安、害怕的情绪,可能导致宝宝恋物行为的发生。

4、周围环境变化

之前已经习惯了摸妈妈乳房的宝宝,期间断奶或者被送去幼儿园,那么他们会找到一个别的物件去依赖,因为宝宝周围的环境改变了,这种改变引起了他内心的不安,需要寻找那个能代替妈妈的乳房,让他感受到安全的其他物品。

"恋物情结"对宝宝产生的影响:

1、 增加宝宝的安全感,缓解他们在陌生环境下的紧张和恐惧;

2、只要宝宝的行为、情绪、智力等方面发育正常的话,宝宝恋物行为就不是异常的,这是一种成长过程中的正常阶段,宝宝通过这样的行为完成从"完全依恋"到"完全独立"的成功过渡。

3、但是如果宝宝恋物行为达到了极端,需要一天24小时都不离身的带在身边,这时家长们就需要拉响警报。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1、 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多陪伴孩子,带她做户外运动、玩游戏,让他感受到你在他的身边,感受到你实实在在的爱,而不是孩子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却在一旁玩手机。

如果孩子喜欢玩捉迷藏你就可以和他一起玩捉迷藏;孩子喜欢看书你就应该陪在他身边和他一起安静的看书。

2、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在宝宝睡觉前给他讲故事,播放舒缓的睡前音乐,在卧室中留一盏小灯(不要长期使用小灯)。如果宝宝是独睡的话,等宝宝睡着了再离开房间。宝宝年龄不大的话不建议过早的让他独睡喔。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没有时间让孩子自己在房间抱着玩偶或者枕头等东西独自入睡。

3、 注意家庭的教育方式

不可以过分宠溺,在该严肃的情况下一定要坚守自己的立场,不能让孩子以为只要自己大哭大闹,爸爸妈妈就会满足我。

4、 降低该物品在孩子面前出现的频率,转移注意力,准备多种替代品

如果发现宝宝对某件物品特别的依赖,可以适当的在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拿走;

多准备一些类似的依恋物作为"迁移载体"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使宝宝没有办法只专注那一件物品,让他明白无法从无生命的物品中得到感情的交流。

5、 尽量避免独处

不要过早的让孩子一个人睡觉或者一个人在房间里面玩耍,因为宝宝在独处时最容易缺乏安全感,也是最容易依恋某件物品的时候。

6、 教孩子多交朋友

小朋友有同伴们在一起玩耍会让他们觉得是一件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可以多带孩子去儿童乐园这些地方玩耍,让他们多交一些朋友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7、 多拥抱孩子

对宝宝的拥抱和拍抚可以解决 "皮肤饥饿"状态,(皮肤饥饿:指那些在小时候很少得到父母亲的拥抱、亲昵的孩子长大后形成的一种潜在而又深刻地对被爱、被关心、被抚慰的渴望感,如果这种感觉过于强烈,就会导致一种病态的情感需求。)从而减轻对依恋物的触感的需求。

把拥抱变成一种日常行为,让宝宝感受到你的拥抱是无条件的,你是爱他的,他是幸福的、安全的,你一直都在他身边,这样,宝宝能够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8、 选择合适的时机戒除宝宝的"恋物情结",千万不要强制性戒除

如果强制性戒除"恋物情结"会造成宝宝情绪上的恐惧,甚至造成宝宝人格上的创伤,很不利于宝宝身心健康的发展。

我是小D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