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爱告状”的小毛病,家长可别批评,做好这4点影响一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56
导读

其实,孩子爱告状并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薄弱,这几乎是3到6岁这一年龄段的小朋友都会出现的问题。 孩子都是非常敏感脆弱的,在向你告状的时候,也是…

歪妈上周末休息的时候,去了一趟表姐家,刚进门和表姐打完招呼,就看见表姐4岁的儿子跑到妈妈跟前说:“姐姐偷偷拿妈妈的手机玩游戏,还偷吃糖果!”这时,姐姐也冲了过来气愤的大叫“我没有拿手机玩游戏,因为我没有给他糖果,他才告状的。”表姐看着姐弟俩一脸无奈,小的那个争不过姐姐,竟然放声大哭起来,表姐只能先安慰儿子。事后表姐也跟歪妈吐槽过她两个孩子,原以为俩姐弟可以相亲相爱,想想都很美好,可是现实却给表姐泼了一盆凉水,透心凉的那种。小的喜欢告状,大的喜欢辩论,表姐一天到晚当“法官”,去调解姐弟俩间的官司,真的很累人。

在二胎家庭中,这样的争辩在所难免,但是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你会发现,有些孩子同样喜欢“告状”,比如“壮壮抢我玩具了”“表哥不和我玩、还推我”“老师,明明刚才上厕所,没洗手就去吃饭了,我洗过了”等等这些,听着是不是很耳熟啊?北方就有一个词“事儿妈”就是专门来形容这一类人,像这样爱告状的孩子可能会让其他小朋友嫌弃,进而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他的人际关系自然也不会太好,老师和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真是头疼不已。

孩子为什么喜欢告状?

其实,孩子爱告状并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薄弱,这几乎是3到6岁这一年龄段的小朋友都会出现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思想逐渐成熟、视野逐渐开阔,孩子这种爱告状的积极性就会逐渐消退。

而通常来说,可以把爱告状的孩子分为以下3种类型:

1、规则敏感型

孩子从2岁左右开始就会经历规则敏感期,有了规则和秩序的概念,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或者是公众场合,孩子都需要去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如果有人破坏了这一规则,他会认为这样是不对的,就会将错误指出来,就表现为告状了。

2、邀功请赏型

孩子都喜欢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于是,他们就会通过告状的方式,来显示自己做得比别人好,自己比别人优秀,其目的就是想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得到他们的肯定。这样的心理,在幼儿园时期较为普遍,他们只是在追求自我表现,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夸奖,以示自己是最优秀的那一个。

3、寻求帮助型

当孩子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者是被欺负了,自己的能力又不足以支撑讨回公道时,他们就会通过告状的形式来替自己出气。孩子的这些表现,只是希望大人能够帮自己讨回公道,他们还没有处理这样事情的能力,所以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寻求帮助。

对于爱告状的孩子来说,因为他们心里也不确定这样做是否是正确的,只能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反应来判断。不管孩子为什么告状,任何敷衍了事的态度,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我们应该认真地面对孩子的这一行为,对孩子进行引导,教给他们正确处理这些事情的方法。

那么,面对爱告状的孩子,家长具体该怎么做呢?

1、认真倾听

在孩子告状的时候,我们要做到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或是斥责孩子,有一个词叫“共情”,就是要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孩子,敷衍和不认真的态度只会让孩子加深委屈,我们应该尽量引导孩子将事情的经过讲出来,了解事情的始末。

2、弄清事实,帮助孩子找到解决办法

在听完孩子告状的原因后,我们要适当的安慰孩子,但也不能轻易的就相信孩子的话,应该去寻求事情真相,鼓励孩子、启发孩子去想想这件事情究竟是谁的过错,尽量给孩子思考空间,让他们自己想想该怎样去解决问题。

3、教孩子换位思考

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换位思考,站在其他小朋友的立场上去想问题,正确的判断是非对错,借此机会教给他们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友好待人。

4、接纳孩子的全部情绪

孩子都是非常敏感脆弱的,在向你告状的时候,也是在寻求帮助和安慰,这时候我们千万不能表现出不耐烦地样子,要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最后,要注意一点,就是告状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一种行为,但是也不能对孩子告状的行为不闻不问,否则会让一些有害孩子身心健康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还会让孩子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但是,如果太过鼓励,就会使其他小朋友争相模仿,形成不好的风气,甚至会养成一些孩子窥视别人秘密的不正常心态,这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必须正视孩子告状的行为,一旦发现孩子告错了状,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

家长们对于孩子爱告状的行为,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进行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