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最近几天,因自爆“惩罚6岁女儿单独留家至深夜”,微博知名育儿博主“粥悦悦”的育儿观引发热议,网友对这种“极端”的育儿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有网友说:“将孩子留在家中的行为是有问题的,要是在国外的话是犯法的”;
有网友说”可以惩罚但是不能留孩子一个人在家,万一有人贩子敲门会被拐走。”
还有网友说:“孩子不会做饭,不知道爸妈什么时候回来会害怕。”
看到这样的新闻,为避免断章取义之嫌,我专门去看了她的微博(同样作为育儿作者,好奇心驱使)。
粥悦悦,是一名漫画作者,更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微博粉丝过百万。
在1月4日更新的微博中,她分享了和老公陪伴孩子的日常:爸爸送小米(老二)马场上课,妈妈陪同哥哥(老大)学习在线英语课、陪又米(老三)上英语启蒙课等等。
不得不说,“粥悦悦”是一位称职的母亲,正如她说的:没有岁月静好,只有忙碌充实。
这样的一位好母亲,为何会被质疑呢?
粥悦悦“虎妈育儿”的争议点
关于“粥悦悦”育儿方式的争议,起因于她2019年12月30日下午发布的一则微博(该微博目前已删除)。
微博中提到:全家打算去珠海长隆玩,出发前夜,她对孩子提出要求:出发前必须完成当天学习任务,否则留在家里。6岁的二女儿没有完成,于是全家人驱车去珠海,将女儿单独留在了家中。
在看到“粥悦悦”这条微博时,我注意到几个细节:
全家外出,孩子一个人被留在家里抓狂,她哭哭啼啼抱着我大腿请求我带上她的时候,我告诉她如何照顾自己;
晚上,孩子在电话说害怕一个人在家,我提出了双倍学习任务的要求,只要她做完了,我就搭高铁回家接她;
这次给小米的教训,算是杀鸡儆猴,以儆效尤,老大老三都表示:只有完成学习才可以玩。孩子会从每一次经历中吸取教训,我家娃多,更能一箭三雕,感谢自己变得如此心狠手辣。(以上摘自粥悦悦微博)
我发现我看到的不是一个严厉的母亲,而是一个胜利者、征服者的角色。
果然,在这条微博结尾时,她提到了“杀鸡儆猴”、“以儆效尤”,我一度怀疑自己对这两个成语的理解是否有偏颇(这三个成语都跟杀伐、血有关),于是连忙翻了一下字典:
“杀鸡儆猴”的原意是猴子怕血,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
心理学上,将父母养育孩子划分为四种类型:溺爱型、民主型、忽视型、专制型。其中专制型父母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同时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
很显然,我们在粥悦悦育儿的过程中看到了“专制型”父母的影子,透过这个事件,我们深入了解一下“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专制型”父母的两面性
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发展由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外在环境和教育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其中家庭教育起着选择和引导作用。
对于孩子来说,爱玩是天性,他们意识不到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终身成长的意义,因此需要父母督促甚至是监督学习。
在一个贫富分化较大、公共福利较差的社会,一个人早期接受的教育决定了他之后的经济地位。所以,相对于溺爱型和忽视型父母,“专制型”父母自有它的可取之处。
但是,如果站在“被教育者——孩子”的身份来看,专制型父母是一个家庭的最高统治者,他们为孩子制定行为规则,并严格要求孩子遵守并执行,稍有差错便横加指责,甚至是惩罚,以期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
1948年美国《儿童发展》杂志刊登了一篇报道,发现经常受到家长控制的学龄前孩子“沉默、乖顺、无抵抗意识”,他们不愿意和同龄人互动,对事物缺乏好奇心。研究人员认为,过渡的管制,获得了孩子的顺从,但是却牺牲了孩子的个性。
由此可见,父母过度专制,孩子容易养成逆来顺受的性格。
如果一个人学习不是因为自身的需要,而是因为只要好好学习才能换回父母的“好脸子”。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冷漠、消极等情绪,严重的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攻击行为。
显然,孩子因为内在学习动力不足出现的消极意义要大于惩罚本身。
为人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养育孩子我们都知道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那么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
家长如何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帮助孩子熟悉规则并建立规则,比如交通安全规则,比如人际交往规则、再比如家里的作息规则。在规则面前,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一个家里要求孩子睡前不能吃零食,那么大人首先要做到这一点。总之,父母要强化“正确行为”在孩子心中的作用,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认可规则、遵守规则。
其次,父母制定规则,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比如留6岁孩子单独在家,表面看孩子是在承担未完成作业不能外出游玩的后果,但其实,孩子更多面对的是未知的恐惧和惩罚带来的无助感。
最后,父母制定规则时,应允许孩子有充分的表达的权利,父母要向孩子灌输一个理念就是,虽然规则有父母制定,但是受益的确是孩子自身。父母通过规则约束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学习准则这本身并没有错。
总结:“养育孩子”本是一件私密的事情,为人父母,我们有权利按照自己期望的样子去培养孩子、关照他们的未来。养育是艰辛而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件赌气或者说“一时定胜负”的事情,透过“粥悦悦”育儿,我们可以反思自身在养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儿童的成长,外动力刺激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更好的去激发孩子内在学习的主动性应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你认可粥悦悦的育儿方式吗?你会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欢迎留言分享】
——感谢阅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是@淑的宝麻麻,爱好古典文学和育儿心理,左手带娃,右手码字,欢迎关注,一起探讨诗词育儿、科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