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六岁前,家长要给他立下这些规矩,保管他不会变成熊孩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49
导读

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社交行为,开始步入幼儿园了。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出门不插队、不闯红灯等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五岁后就已经有了清晰的自我意识,在犯错时家长就别袒护他了,让他承认…

隔壁家的小孩子,我可以说是看着他长大的。因为他的爸妈都上班,所以一直是奶奶在带孩子,打小就调皮,三岁的时候就因为没抢到广场上的秋千而踹奶奶。孩子打长辈已经是很严重的问题了,但奶奶却丝毫不生气,还好声好气的和孩子说“下一个就轮到你了,宝贝乖”。孩子现在七八岁了,大有越来越熊的趋势,把小区里的同龄人欺负了一遍,谁看见他都直摇头。

家长总觉得孩子难管教,其实是管教时间错了。六岁前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想以后管教孩子轻松,家长从两岁开始就要给孩子立规矩了!

两岁:告诉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两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能够听懂大人简单的指令,此时就开始给孩子立规矩了。比如不能打人、不能碰火等等,刚开始孩子不能理解,大人多讲几次就好了,要有耐心,不要一上来就吼骂孩子,否则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三岁:告诉孩子基本的礼貌

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社交行为,开始步入幼儿园了。此时家长要教给孩子基本的礼貌,比如学会说“谢谢”、“对不起”等。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出门不插队、不闯红灯等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五岁的孩子动手能力增加,已经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家长就别再对孩子事事包办了,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做。这样做可以增加孩子的自理技能,同时培养他的责任心,让他不会过分依赖父母,具有独立能力。

六岁:做错事情要承认

孩子犯错,最怕大人说“他还小,以后就好了”,以年龄小为借口,盲目的袒护,最终结果是孩子对犯错蛮不在意,也不会改正。

孩子五岁后就已经有了清晰的自我意识,在犯错时家长就别袒护他了,让他承认错误,并且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错就改。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