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哥,另一个世界再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46
导读

只要世界上还有一个人知道和记得这件事情,那么,朋友就有了来过这个世界的证据。 当死亡变成了一件具体的事情,人就从对死亡的不可知里解脱出来,而你在这个过程里有许多事情可以去做,于是死亡就变得不那么特别…

身前身后事茫茫,

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江山寻已遍,

欲回烟掉上瞿塘。

---(唐)圆泽

今天,又一个朋友在灞桥区的灞陵墓园安家。我叫他毛哥。

毛哥比我大不了几岁,走的让人愕然,我和他共事过半年。曾经那么亲近,现在却如此遥远。心里不免有些悲凉。

死亡只是一个休止符,一个触发器,镜头下真正的主角永远都是人,那个已经死去的人。

具体地说起来,就是这个人生前的样子,什么长相,什么性格,什么脾气,什么嗜好,什么毛病。你需要极力向读者证明,在这个世间曾经有那么一个血肉之躯真实存在过,带着Ta的欲望与尊严,带着Ta的毛病与缺陷,活生生地生活过。

因此,你通过文字赋予这个人以真实的质地,于是读者会明白这个人在你生命中的分量。这时候,你再提及死亡,讲述死亡把这个人带走,让读者长久地凝视着你生命中由此造成的那块空白上,世界由此造成的那块空白上,那么读者会感受到和你一样的感受。

写这篇悼念文并不想让大家表示同情、安慰,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就像垂老的大象砸毁象牙,独自走向象冢;像暮年的鲸鱼屏住呼吸,缓缓沉入大洋。带着全部的尊严,在静默中渐渐融入黑暗。

但是,他就这么孤零零地走掉,从这个世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想一想还是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所以,要找陌生人告诉他们,自己朋友离去的消息。

只要世界上还有一个人知道和记得这件事情,那么,朋友就有了来过这个世界的证据。只要还有一双眼睛注视着他离去的背影,无论前路多么黑暗,踏下的每一步也会安心许多,不会觉得这一路太过孤独。

这是一种自我开解的方式。它告诉你我千年不过一瞬,有无数生命来自尘土又复归尘土,死亡是我们共同的命运终点,没有谁会更为特别一些。

这样会宽慰我们,寿数的长短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即便活到100岁,年岁的漫长不过是劳苦愁烦的自我矜夸,一切终究转眼成空。与其想着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不如考虑怎样度过在这之前的时日,这才是唯一有意义的问题。

死生事大,在穿越阴阳两界之际,人难免会觉得恐惧孤独,总想要找到某种依托。

一想到有一个永恒的存在,而且能够始终和自己同在,那么自己渺小而短暂的生命就有了依托。自己和千千万万人一样,拥有共同的内在,并且终将被那个永恒的存在接纳和庇佑,上升成为永恒的一部分,从而使得死亡从分离变成一种回归,这就是宗教能够抚慰人心的原因。

没有什么能改变死亡的事实,能够改变的只是我们对死亡的看法。

当死亡变成了一件具体的事情,人就从对死亡的不可知里解脱出来,而你在这个过程里有许多事情可以去做,于是死亡就变得不那么特别。它和人生里所有的事情没有多大差别。

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生离死别,自己迟早都要面对死后的幽冥世界。关于什么是死亡,关于阴阳两界之间的关系,我们也都有过自己的思考。

电影《寻梦环游记》提出了一个观点:

死亡并非是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掉,被活人遗忘才是。一个人就算是死去了,和草木同朽,进入了不可体察的幽冥世界,也并不意味着他从此就消失不见,变成了虚无。

只要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亲友挂记着他,记得在阴阳两界接通的日子里祭祀他,那么他就不是真的消失。只要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哪怕一个人记得他的故事,记得他的样子,哪怕他已经死去多年,凭借这一重联系,他也能够在世界的另外一端继续存在下去。

对于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而言,我们竭力同衰老对抗,竭力保存清明的记忆,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是这种努力能够维系我们所爱的人在另外一个世界得以继续存在。

同时,我们也能因此确信后来人会用相同的方式铭记我们。

当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穿越生与死的大门,抵达世界的另外一端,也会因此而产生信心,知道自己并非是从此消散成烟,依然和身后的人保持着联系。于是,死亡变得不再是那么的可怖可畏。

《寻梦环游记》用一种温暖的解释为我们驱散了生命中的寒意,正如它在这个严酷的冬天驱散无处不在的寒气一样。

毛哥,另一个世界再见。

安心睡吧,午安。

深度阅读

请点击标题直接跳转进入

爱是一个慢慢等待的过程(一)

爱是一个慢慢等待的过程(二)

爱是一个慢慢等待的过程(三)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