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大盖还没中正式好用?威力不足只是流言,老兵_这枪只给精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52
导读

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就是三八式步枪——因为其独特的防尘罩被称为三八大盖——不如中正式好用,比如威力欠佳。其主要证据是,三八大盖为追求精度和减小后坐力,采用了口径和装药量都更小的6.5毫米步枪弹,而中正式采用…

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就是三八式步枪——因为其独特的防尘罩被称为三八大盖——不如中正式好用,比如威力欠佳。这种说法流传很广,而随着一些文学作品的渲染更广为流传。其主要证据是,三八大盖为追求精度和减小后坐力,采用了口径和装药量都更小的6.5毫米步枪弹,而中正式采用著名的7.92毫米毛瑟全威力步枪弹。而三八大盖因为穿透力强,打到人的身上只会钻一个孔出来,无法像其他更大口径的子弹那样造成附带杀伤。

三八式步枪

但这其实只是一种流言——就和日军用三八大盖在拼刺刀前还要把子弹全部退掉一样。联系二战后轻武器发展史都知道,轻武器减装药、减口径是一种趋势,如果这样做的效果会造成常规步兵交战距离内(注意这个词,常规步兵交战距离内)威力的减弱,甚至连瘫痪对手的战斗力都成问题,那岂不是现代步兵手上的枪都成了烧火棍?

使用AK74的俄军

相反的,无论是苏—俄式的7.62毫米中间弹(AK47和AKM式配用)、5.45毫米中间弹(AK74),还是西方因为越战初期的步兵交战失利经验而迅速放弃7.62X51全威力北约通用弹,换用的5.56毫米小口径中间弹(M16\M4),都显得威力十足,从来没听说过有使用这些武器打击敌军会出现“身上只打出一个孔”的情况。那种说三八式威力不足的说法的确是无稽之谈——高速运动的尖锐物体打中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直进直出。

抗战中使用捷克制机枪和中正步枪的中国士兵

各国的全威力步枪弹药的原型,都研发于19世纪末。在那个自动武器和伴随轻型支援武器基本没有的时代,步枪不仅需要打击目视交战距离内的目标,甚至还要调高表尺充当曲射武器,以队列齐射的方式进行战术火力覆盖——一些旧式全威力步枪的机械表尺刻度有两千米甚至更多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所以步枪弹必须具备大装药以满足需要。

我军士兵缴获的三八大盖

但到了20世纪第二个十年,机枪、冲锋枪和连发自动步枪都开始在战场上出现,小口径轻型化伴随的步兵炮、平射炮和迫击炮也得以装备,步枪只需要应付步兵直射交战距离内的战斗就行了。这个时候,全威力步枪就显得威力过剩。所以,三八大盖较小的口径和装药根本不会影响步兵交战距离内的威力。

使用三八式步枪的我军

战场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实际上,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并没有提到三八式的威力缺陷,反而将其和掷弹筒、92步兵炮一起列为日军十分优秀的步兵武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军对三八大盖评价很高。一些老兵甚至回忆,三八大盖许多时候只给精锐部队用,认为这种武器十分称手。而至于威力,挨上一发非死即伤,起码也是丧失战斗力,和其他步枪没什么区别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三八式步枪减少装药和口径,并没有带来正常距离内威力的实质性减弱,反而降低了后坐力,提高了精度。而且比起旧制步枪(如中正式、汉阳造)等因为兵工厂水平差异带来的参差不齐的质量、老化和磨损,三八式的制作工艺更高,耐磨程度也更好。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