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做完了吗?磨磨蹭蹭,今天晚上不打算睡觉了是吗?
你怎么这么蠢?这么简单的题都算错,脑子里都被游戏填满了吧?
我为了你,付出这么多,你就不能有点上进心嘛!
作业做完了吗?磨磨蹭蹭,今天晚上不打算睡觉了是吗?
你怎么这么蠢?这么简单的题都算错,脑子里都被游戏填满了吧?
我为了你,付出这么多,你就不能有点上进心嘛!
这是皓皓一二年级时,我经常对他说的话。在那时候的我眼中,皓皓似乎全身缺点,无可救药。
随着皓皓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反抗。 反抗的方式不是言语,而是严重沉迷于网络游戏。
三年级开始没日没夜的玩,为了游戏,我们之间更是矛盾升级,战火不断。
到学校上课就睡觉,回家也不写作业;
老师请家长,当着我的面指着皓皓说:“真想劈开你的脑袋,把知识塞进去。”;
对学习彻底丧失兴趣,找各种借口不去学校;
拒绝上学,要求休学。
到学校上课就睡觉,回家也不写作业;
老师请家长,当着我的面指着皓皓说:“真想劈开你的脑袋,把知识塞进去。”;
对学习彻底丧失兴趣,找各种借口不去学校;
拒绝上学,要求休学。
我以为迫于学校老师的压力,皓皓应该会有所好转,谁知道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皓皓对学校的抵触进一步加剧,学校因为皓皓学习成绩差,要求他留级,这直接成为皓皓最终休学在家的导火索,而我的世界也陷入崩溃,对他彻底素手无策,陷入强烈的绝望与自责中。
为什么只有皓皓会变成这样?我不过是为了孩子好的万千妈妈中的一员,我到底做错了什么?究竟谁能帮帮孩子呢?
后来我看到了尹建莉老师的书,来到父母学堂,相继参加了戒吼营、作业营等课程。终于,在家校沟通训练营,我彻底醒悟了,原来的我简直太错了。
因为曾经的我从来 不曾看见过孩子:
面对皓皓的时候总忍不住好大吼大叫,吼完又后悔不已,却碍于长辈的威严从不道歉;
我根据自己的期望给他设立了目标,却不管他是否能够达到;
如果做不到,都是他的问题,他不够努力,不够认真,不够聪明……
面对皓皓的时候总忍不住好大吼大叫,吼完又后悔不已,却碍于长辈的威严从不道歉;
我根据自己的期望给他设立了目标,却不管他是否能够达到;
如果做不到,都是他的问题,他不够努力,不够认真,不够聪明……
是我把皓皓一步步推入“习得性无助”的深渊,连他最亲近的妈妈都不能和他站在一起,却不断用自己的要求、控制将孩子和我隔的越来越远。也让孩子陷入深深地自我否定中,一蹶不振…… 在被迫休学的状况中,最受伤的不是我,而是皓皓啊!
我们的关系改善后,皓皓曾对我说:
妈妈,你知道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我的时候我有多难过吗?你知道当时我有多想死吗?我当时就想拿刀往心里插,我的心就像鸡蛋,老师的话就像无数子弹打向我的心,碎了一地。
妈妈,你知道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我的时候我有多难过吗?你知道当时我有多想死吗?我当时就想拿刀往心里插,我的心就像鸡蛋,老师的话就像无数子弹打向我的心,碎了一地。
这番话,让我后怕不已,孩子被批评的时候,我在乎的只是自己的颜面,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内心懊悔的同时,又无比庆幸,庆幸没在那时做最后一根稻草,及时压住了要出口的伤人的话。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表面上看是为了孩子,其实最终成全的是自己。
在最艰难的时刻,我遇到了学堂,而孩子遇到了一位愿意帮助他重拾信心的“数学老师”,不仅能帮助孩子解决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能给予像皓皓这样曾经受过伤害的孩子能量与呵护, 让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与自信。
其实,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向上向善的,只因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当,才会离家长想要的样子背道而驰。
听听他的故事,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傲徳,骄傲的傲,品德的德。
有人给我贴了“高效学习”能力大神的标签,有人叫我“北大学霸”,还有人称我为“斜杠青年”,孩子们更是为我尖叫,称呼我“傲德老师、鸡腿老师、爆炸头叔叔”。
回想当初,刚做数学老师时,班里4个孩子报名,3个孩子要求退课,一度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当老师的料,而如今却被孩子们当作偶像,被家长视作救星。
有人问,你为什么做什么都能做得那么好?当数学老师也能让家长和孩子都喜欢呢?
一开始,我也没有非常清晰的答案,靠着在新东方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很多孩子爱上了我的课堂。
来到学堂,近距离的接触各项教育理论,我才明白, 我的优秀来源于我的父母在对我的教育中,做对了很多事;而我课程的优秀,来源于我对孩子认知规律的尊重。
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两件事:价值感与归属感。价值感来源于高自尊,也就是强大的自我肯定力。而归属感来源于安全,来自于长期以来获得的信任与支持。而 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家长一定要成为能够帮助孩子获得价值感、归属感的人。
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让孩子在我的课上真正看到了他们需要的东西, 不仅学习成绩上去了,学习的态度更是有了质的改善。
那时候我就更加坚信一点, 作为老师绝不仅仅是教学的职责,更肩负教育的重任。
考上北大的我
也曾痛苦迷茫过
不得不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的“天赋型”选手。尽管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回家按时写作业,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不曾因为学习让父母着急;
不需要父母操心,对自己有要求,有规划;
回家按时写作业,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不曾因为学习让父母着急;
不需要父母操心,对自己有要求,有规划;
这些让我误以为自己是“天赋型”选手,以至于高中突然跌落班级中下游的时候,强烈的自尊让我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学习高压之下爆瘦40斤,却还是比玩着学的同桌低20分;
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课上不敢看老师的眼睛,生怕被点名;
对自己产生怀疑,同学的一句玩笑话都感觉是在嘲讽我;
学习高压之下爆瘦40斤,却还是比玩着学的同桌低20分;
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课上不敢看老师的眼睛,生怕被点名;
对自己产生怀疑,同学的一句玩笑话都感觉是在嘲讽我;
后来在学长的一本笔记下,帮我逆袭,最终考上北大,这期间的艰辛,即使不说,想必你也能猜得到。
我以为,考上北大,就该是我崭露头角的时候,却不曾想,心理落差更大。
没有优势:北大集合了全国各地的精英,些许的才华在这里毫不起眼;
智商碾压:曾经在学校里的佼佼者,如今用尽全力依旧不见起色;
前途渺茫:专业就业面窄,看不到以后的路;
没有优势:北大集合了全国各地的精英,些许的才华在这里毫不起眼;
智商碾压:曾经在学校里的佼佼者,如今用尽全力依旧不见起色;
前途渺茫:专业就业面窄,看不到以后的路;
大一那一年的痛苦,至今依旧记忆深刻。
那时候只要是期中期末大考前,我都会自己一个人跑到未名湖边去哭。考试的重压分分钟将我打垮,一直被笼罩在可能考试不及格的恐惧中。
面对未名湖,我甚至有那么几次想着,要不跳到未名湖里算了,也许就能解脱了。
可就在这时,我总会想起给我的妈妈打一个电话,因为在内心深处,我知道, 当学校要求我成绩能不能达标的时候,我的父母只关心现在的我开不开心。
当自我价值感低的时候,父母给了我足够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就是我面对失意的勇气和动力。那时候的我作为被关怀者,还不明白这种力量。
直到现在成为了数学老师,来到父母学堂,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和家长,回想起曾经的自己,越来越明白,单纯的教学并不能让孩子有质的改变,只有 懂教育,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真正帮助一个孩子腾飞。
保护孩子学习动力
一个方法,让休学的孩子重回校园
皓皓是我的一个学生,三年级之后开始休学,刚来到我的课堂的时候,已经休学一年了。
孩子妈妈提前跟我打了预防针:
之前在学校的时候,数学就考十几分,怎么都学不会;
这孩子脑子慢,不聪明,老师别嫌弃;
他对数学已经没有兴趣了,怎么说也不做不写不看;
之前报过很多知名的课外辅导机构,即使一开始能逼着上两节,后边就又上不下去了;
之前在学校的时候,数学就考十几分,怎么都学不会;
这孩子脑子慢,不聪明,老师别嫌弃;
他对数学已经没有兴趣了,怎么说也不做不写不看;
之前报过很多知名的课外辅导机构,即使一开始能逼着上两节,后边就又上不下去了;
在她的描述里,我感受到了她深深的无奈和无力。
朋友给她推荐了我的课程,像是抓住救命稻草,没想到过一段时间后,原本对数学,甚至对学习无比抗拒的皓皓,竟然愿意看了。
其实,除了我的课程本身有趣之外,我还在上课期间,告诉这位妈妈,在家里一定要做到 “三不一看见”——“不催、不吼、不唠叨,每天看见孩子的一个优点”。
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嘱咐,是因为在皓皓这个年纪的孩子有一个特点, 他们非常希望被看到,尤其是被家长看到。
这么说也许不好理解,来听听我另一个学生的例子:
有个孩子叫乐乐,已经跟我学了很久。乐乐在做事情的时候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比较磨蹭。 他自己也知道这个习惯不好,也非常想改变,心里已经埋下了改变的种子。
于是他开始在一些行动上进行改变,比如:他做题之前会把所有铅笔都削好,这样做题的时候就不会在削铅笔上磨蹭浪费时间;书桌上的一些小玩具,小摆设,也都被他挪到了书架上;
乐乐在改变,然而乐乐的妈妈却没有看到。
一次乐乐在做题的时候写错了,用完橡皮擦,开始后搓橡皮擦的沫。恰好被乐乐妈妈看到了,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
如果换到成人的工作职场中,平时尽心尽力,不仅将份内工作做到极致,也承担了很多份外的工作。但这些领导都没有看到。反而某一天因为你一个细小的失误抓住不放,臭骂一顿,你会作何感想?
对于乐乐来说,乐乐妈妈就是那个不分青红皂白骂人的领导,长久以往,乐乐自然就没有了改变的动力。反正不管我怎么努力,在你眼里,都是一个差劲的人,那不如就如你所愿。
所以,当皓皓妈妈减少了催促、吼叫、唠叨,看到皓皓的每一个闪光点并进行肯定,才会让皓皓有了质的转变。
学期开始,皓皓回到了学校。前段时间发来消息说,成绩从原来的十几分提到了80多分。
皓皓妈妈说:现在的皓皓不怕学习了,在学习上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很少再为孩子作业、学习的事情着急,孩子数学上的事情交给傲德,我就负责当好孩子的啦啦队就行了。
其实,像皓皓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都很聪明、上进,只是因为没有得到好老师的点拨,学习的成就感没出来,才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心理。
而每一个好老师,就像篮球场上的教练:
当球员陷入困境,一定是教练给出及时的指导;
而当孩子陷入困境,也需要老师能够第一时间察觉到,并进行指导。
当球员陷入困境,一定是教练给出及时的指导;
而当孩子陷入困境,也需要老师能够第一时间察觉到,并进行指导。
尹建莉老师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 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
教学设计严格遵守认知发展规律
爱上学习,很简单
从事数学教学的几年,我发现,教学这件事,的确像当初考取教师资格证书时学到的一样: 量力性与严谨性相结合。
严谨性不用提,需要老师过硬的专业能力,确保知识内容的正确,大部分老师能够做到这一点。
然而量力性,却鲜少有老师能够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孩子的客观发展规律,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引导。
皮亚杰在他的认知发展论中,进行了这样的总结:
单纯看这样的图,也许还不够形象,举个例子:
有很多一年级的家长会问,我家孩子明明1+2知道等于3,换成2+1就蒙了,更别说1+2=2+1了。
然而您要知道,1+2=2+1,加法交换律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四年级的部分。
这就是我们说的量力性,学习需要一步一步的来,急于求成不仅无法达到目的,还会损害孩子对学习的热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别的补习班的老师看来,只要能学会,死记硬背,大量刷题,软硬兼施,不管什么样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我却认为:不保护好孩子对学习的渴望,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当学习够有趣,孩子就会喜欢;当学习够简单,孩子就会有成就感;当学习有突破,孩子才会有新鲜感。
正是这样的课程设计,让我成了孩子们的偶像,家长们的救星。
你所有的焦虑
我都懂,更有办法
回想一下自家孩子,四年级以后有没有以下状况:
学校老师讲的跟不上,听不懂;
回家作业不会写,全靠抄,怎么讲也不会;
一道题讲十遍终于会了,换个条件又懵了;
脾气暴躁,不能说,一说就炸,一点就着;
学校老师讲的跟不上,听不懂;
回家作业不会写,全靠抄,怎么讲也不会;
一道题讲十遍终于会了,换个条件又懵了;
脾气暴躁,不能说,一说就炸,一点就着;
如果你家孩子中了1条以上,那就要注意了,这样下去,孩子只会对学习越来越厌烦。
用对方式教孩子,每个孩子都会是“别人家的孩子”,每个家长都会是“通情达理”的。
免费领取方式
2天体验课
面向 3、4、5年级学生
限时0元
最后100个名额!
加班主任,领取听课资格
▼
在傲德老师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的2天体验课中,孩子发生了 看得见的态度转变和成绩提升:
【看得见的态度转变】
【看得见的成绩提升】
一线牛师领衔教学
“没有差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据不完全统计, 傲德老师共帮助过80多万名学生进步。
其中,90%以上的学生因为掌握了傲德老师 独创的结构可视化高效解题法,成为了数学尖子生。
领取2天体验课,孩子将学到什么?
三年级,帮助孩子解决进一步充分解决 计算+周长老大难问题:
第一讲: 【巧算3大技巧】
第二讲: 【周长2大绝招】
四年级,帮助孩子解决进一步充分解决 竖式迷+几何计数老大难问题:
第一讲: 【竖式迷3大技巧】
第二讲: 【几何计数2大绝招】
全面打通数学思维,秒杀期末必考题型
学习下来孩子会收获5个提分必备方法,8类真题演练。
无数孩子从数学困难户到班级尖子生,从做题没思路到看到题目马上会做,相信你的孩子也可以同样优秀!
好评率高达90%,
孩子们在双师课里找回了学习的动力。
▼
数学有了动力,想不拿高分都难!
不要因为自己的犹豫,让孩子错失进步机会
本次课程 仅有100个免费名额
报满后入群通道将会关闭
▼
常 见 问 题
Q.怎么报名?
A: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添加班主任学习,让数学不再拖后腿。
Q.真的是免费吗?什么时候开始呢?
全国已有80万+人因傲德而改变
错过本次课程=错过孩子进步的机会
为了不让孩子落后,马上报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