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勤政爱民,为何在历名声不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35
导读

而其他皇子对于雍正能够登上皇位也是心有不甘的,于是他们就利用自己手中的势力散播谣言,说康熙并没有传位给雍正。因为当时康熙的心腹大臣隆科多是属于四爷党的人,所以就有人造谣说是隆科多篡改了康熙的遗诏,将遗诏…

导语:虽说近几年因为电视剧中雍正皇帝的影视形象深入人心,观众们对于这位一心为江山社稷的皇帝的印象也非常好。但是在历史上,雍正皇帝的名气不仅比不上自己传奇的父亲康熙,而且还没有自己的儿子雍正名声好。不仅如此,他还被冠以"弑父夺位""残害手足""滥杀功臣"的帽子,在人们心中一直都是凶狠残暴的暴君形象。

继位之谜

古代遵循立嫡立长的宗族继承制,满清虽然是少数民族政权,但是也不例外。但是雍正是康熙德妃所出的第四子,非嫡非长,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康熙在世时,雍正一直都是个默默无闻的王爷,不显山不露水,既没有十四阿哥的战功显赫,也没有八贤王的贤名远播,完全没有成为皇位继承人的趋势。

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一场惨烈,各皇子为了争夺皇位相互结派,培植势力,其中比较占优势的就是太子党和八爷党,而四阿哥雍正和十三阿哥的四爷党却是处于劣势的。而且康熙在生前比没有表现出对雍正的多么喜爱和器重,却在死后立遗诏传位给他,确实让人不太相信。

九王夺嫡

而其他皇子对于雍正能够登上皇位也是心有不甘的,于是他们就利用自己手中的势力散播谣言,说康熙并没有传位给雍正。因为当时康熙的心腹大臣隆科多是属于四爷党的人,所以就有人造谣说是隆科多篡改了康熙的遗诏,将遗诏上原本写的"传位十四阿哥"改为了"传位于四阿哥"。这样的说法似乎很合情合理的,因为十四阿哥战功显著,又颇得康熙的喜爱,所以比起并不出众的四阿哥雍正,康熙传位于万众瞩目的十四阿哥的可能性会更大些。

雍正与十四阿哥

不过,所谓的篡改遗诏一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且不说遗诏是经过严密保护,绝非隆科多一个大臣能够轻易接触。传位这么重要的是怎么会连继承人的名字都不写,而且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遗诏是用满汉蒙三种语言书写的,岂非是改一个字那么简单?所以看似是很符合逻辑的传说实际上是漏洞百出,根本就站不住脚。只可惜三人成虎,群众总是是盲目的。

康熙遗诏(局部)

加上雍正也没有什么实际性的证据证明自己的皇位真的是康熙给的,谣言就愈演愈烈,甚至传出了雍正"弑父夺位"的传闻,毕竟相较于继承皇位这样平常的事情,"弑父夺位"显然更有看点。雍正"做过"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自然会被世人唾骂。

残害手足

自古以来,皇帝登基诛杀兄弟的都不在少数,而不管他们用怎样的理由来粉饰太平,都免不了世人的诟病,毕竟残害手足是道德礼法所不容的事情。而雍正也是因为在登基后对自己的兄弟们"狠下杀手",也因此留下了千古骂名。

可是既然历代皇帝为了让自己的皇位稳固没有不杀兄弟的,为什么偏偏雍正就要被世人大加鞭挞?

因为雍正的兄弟众多,曾与雍正争皇位的也不在少数。这些竞争皇位失败的皇子们其手下的势力也是错综复杂,导致雍正在朝堂上处处受限。而雍正又是一个性格刚硬,雷厉风行的皇帝,他绝不会允许自己这些兄弟们成为自己的阻碍,于是他就寻了各种理由把那些反抗他的兄弟们一一圈禁诛杀。

雍正将他的兄弟们圈禁宗人府

雍正的兄弟们都不是省油的等,像八王爷胤禩等人都曾是自己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尽管失败了,但是手中的势力依然不容小觑。雍正处置了他们,自然也会牵连到他们手下的那些大臣,也就会引起朝廷中很多人的不满来。

锐意改革,整顿吏治

雍正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革命精神的皇帝。他实行的大部分新政都是利国利民的,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既然是新政,在开始推行的时候总会引起各方势力的反对来,更何况雍正的新政还触及了很多人的利益。

雍正皇帝

雍正之前,沿袭明制,各地征收钱粮,称为"火耗"。但是因为当地的官员们以权谋私,从中获利,导致征收上来的钱粮有严重亏空。雍正继位后,就将原本由各地官员们负责的"火耗"收归政府有。这样就有效防止了官员贪污,弥补了亏空,还增加了财政收入,一举三得。但是这样显然也就断了地方官员们的财路,引发了他们的怨气。

清军入关时,为了赏赐有功之臣,就划分给了功臣们大片的土地,并且可以世袭。但是这些承袭了土地的贵族们却是整天无所事事,还肆意挥霍国家的钱财,俨然成了损害江山社稷的蛀虫。雍正多次劝说无效后,就只能采取了强硬的态度。这些旧贵族整日里养尊处优,又怎会从事耕作这类劳心劳力的事,所以他们对于雍正的新政亦是强烈的不满。

再者就是雍正实行的"摊丁入亩"的政策,改变了原来人丁、土地双重征收的标准,实行了一项地丁合一的征税制度,只收固定的税额。这样一来,那些无地或是少地的百姓的负担就减轻了,但是对于那些地主和富人来说,却凭空多了征收的税额,显然不是好事。

摊丁入亩

综上所述,雍正执行的这些新政都是有利于广大人民的好政策,他拯救了无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然而,这些人却只能口头赞美这位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因为他们没有书写历史的权力,也无法留下文字来证明雍正的丰功伟绩。而雍正得罪的那些贵族、地主、官绅却是有资格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人。

康熙在晚年放松了对朝政的管制,导致官员们贪污成风,国库空虚。所以雍正一上位就对腐败的吏治进行了严整,诛杀了大批贪官污吏。虽说贪官的确罪不可恕,但贪官污吏不管哪个朝代都会有,康熙和乾隆对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而雍正对此大动干戈,过于强硬的手段让他给人留下了心狠手辣的残暴形象。

雍正留给乾隆的大好江山

"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提及这个辉煌的时期,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却往往会忽略中间的雍正皇帝。康熙和乾隆都在位了几十年,而雍正却只在位了十三年,而这短短的十三年对"康乾盛世"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乾盛世

康熙晚年,因为放松了对朝政的管理,导致官员们贪污成风,国库空虚,朝堂动荡。所以雍正在上位后为了稳定大清的统治,就迅速以雷霆手段整顿了朝纲,严惩了贪官污吏,虽然这样一来势必也会引得大批官员的不满,但他也为自己的儿子乾隆留下了一批踏实肯干的官员。

面对国库的财政赤字。雍正也是倍感头痛。可是他总不能再把康熙留给他的这个烂摊子再留给自己的儿子吧,既然落到了自己头上,那他就必须处理啊。于是雍正做了一件被无数人唾骂的事,命人全面清查钱粮亏空,追缴钱粮。

雍正"手段毒辣"的名声可不是空穴来风的,因为他对那些官员的确是无情的,一旦发现其贪赃枉法,立即查处,轻则罢官免职,重则抄家流放,斩首示众。导致官员们人心惶惶,怨声载道,希望这些这位冷面皇帝赶紧下台,换一位宽厚仁义的"好皇帝"来。

雍正进行完自己大刀阔斧的改革后,就安心离开了。尽管他只在位了十几年,但他一直以来都为这个国家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为他的儿子留下了一个充盈的国库和相对清廉、高校的政治体系,他已经知足了,就算他看不到自己的政绩,但是他的儿子乾隆可以替他坐享这大好江山。

乾隆继位了,相对于自己的父亲,他的这个位置来的太轻松了,既不用经历惨烈的九王夺嫡,也不用为国库的银子发愁。贪官污吏雍正都已经替他杀了不少了,自己没必要再做严厉的打击官员腐败,整顿吏治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了。雍正给他留了那么多银子,乾隆当然也不用从官员手里掏银子了,他们愿意从国库里赚点银子就赚吧,反正自己也不缺钱。对于乾隆这样慷慨大方的好君主,官员们当然是感恩戴德了。

乾隆出巡江南

乾隆在位时不仅一次下令大赦天下,减免赋税,还多次出巡江南,游山玩水,这也要多亏了雍正留给他的遗产。坏人让雍正做了,好事都到了乾隆头上。可怜雍正这位整日只知道在养心殿批折子,处理国事,从不劳民伤财出巡游玩的皇帝,最后却是全为自己的儿子做了嫁衣,还成就了自己儿子仁君的名声。

结束语:雍正皇帝是一位勤于政事、励精图治的皇帝,虽然他在传统的历史评价中名声并不好,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作为。单从功绩上来看,他的确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