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寓意:一年中最寒冷日子的到来!
时间:2020年1月6日
别看“小寒”有小字,但却以小胜大,可比大寒冷!
不仅如此,昨天的一场雪花飘飞更是让这场寒冷“眼见为实”。
中医认为, 此时为是阴邪最盛的时期!所谓“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所以别让寒邪入体,平安度过这一段冷天气,才能为春天的健康贮备能量!
小寒一定要注重养生,记住“五个4”,健健康康到新年!
1
小寒强身:要 4 搓
小寒时节阳气潜伏,利用空闲时间按摩身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驱寒和调理身体的双重功效。
① 搓足心——暖脚补肾
不但可以补肾安神,对预防失眠也有很好的效果。
② 搓腹部——保健脾胃
长期坚持这么做,可以调理脾胃、预防便秘。
③ 搓腰部——补肾壮腰
能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对缓解腰部酸痛、预防腰肌劳损以及女性的痛经有很好的效果。
④ 搓颈部——暖身驱寒
大椎穴位于颈后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在人体督脉线上,是阴阳经交会之处。若外出归来全身发冷,可是试试搓揉大椎穴暖身。
2
小寒饮食:要 4 补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小寒建议“养肾防寒”,注重以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但最好可根据体质来进补。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补药
根据中医辨证的原则,虚证大致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四个方面,相应的进补方法有益气、养血、滋阴、助阳。
气虚的表现为:面色白、气短乏力、出虚汗,容易感冒、易疲倦、精神食欲差等,可以用黄芪、党参、白术等。
血虚的表现为:面色无华、头晕心慌、口唇苍白、妇女月经量少,手足发麻、皮肤干燥,可用阿胶、当归、枸杞等。
阴虚可见: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心烦急躁、眩晕耳鸣、两目干涩、遗精、大便燥结等,可用知母、石斛、枸杞等。
阳虚可见:四肢冰冷畏寒、精神不振、大便溏泄、性欲减退、阳痿遗精、夜尿频多,可用干姜、肉桂等。
①气虚——黄芪牛肉汤
表现:表现为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脉虚弱等。
做法:将黄芪、党参各12克洗净,放在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做成中药包;牛肉洗净切块煮去血水,与中药包和姜、葱大火煮开,撇去浮沫;加料酒,小火炖两小时;最后加入少许盐和胡椒粉即可。
②血虚——鸡丝阿胶汤
表现: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出现一些变化,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等。
做法:100克鸡脯肉洗净切丝;80克阿胶切小块,放沸水锅内隔水蒸化;10克生姜去皮切片;将处理后的鸡肉丝、阿胶、姜片及1000克鲜牛奶同放炖盅内,盖上盅盖;隔水炖1小时,取出,加入2克精盐调味即成。
③阴虚—— 沙参老鸭汤
表现:由于精、血、津液等物质的亏耗,阳热相对偏亢,机体处于虚性亢奋的一种状态,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多等体征。
做法:取老鸭一只,剁块,焯水,油锅爆炒入料酒,炒出香味,将浸泡好的沙参,入净布包起,放入沙锅内同老鸭一同小火微煲,直至酥软,加入调料上桌即可食之。
④阳虚——干姜肉桂羊肉汤
表现:阳不足而寒,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等。
做法:羊肉150克切块,与30克拍碎的干姜、15克肉桂共炖至肉烂,调入盐、葱花、花椒面,趁热吃肉喝汤即可。
3
小寒时节:要 4 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在阳光下的适当体育锻炼,能强身健体、增强御寒能力。
① 跳绳
跳绳前后可原地踏步,使满身肌肉伸展,能有助于跳前热身、跳后降温。天天可跳2-3次,每次10-15分钟。
②慢跑
户外慢跑仍对身体有许多益处,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降低患感冒的风险。冬季跑步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保暖。
③散步
做好防寒措施,走到微微出汗时效果最好,既有益健康,又能在散步中慢慢放松心情。
④踢毽子
可有效地训练机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保护心肺功能,促使胃肠蠕动加快,延缓大脑衰老。
小寒时节的运动原则:
①要在日出后才开始锻炼,
②准备运动不可马虎,应待身体暖和后再脱衣锻炼。
③运动要适度,拒绝剧烈运动,以养胃气,莫要练到大汗淋漓。锻炼后要及时穿衣,避免寒邪侵袭。
4
小寒防寒:要 4 暖
冬季养生首先提倡“藏”阳气、防寒冷,寒邪入体,很容易生病!防寒一定要护好4处!
① 头颈要暖——围脖帽子
头部是神经中枢所在地,中医讲为“头为诸阳之会”;而颈部脂肪少,又是劲动脉所在地,散发的热能较大。头颈受风寒侵袭,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头痛,甚至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高领衣服、围脖、帽子等都可以保护头颈,冬天在室外即使戴一顶很单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② 腰背要暖——晒晒太阳
后背是人体督脉的循行之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建议:腰背保暖最好的方式就是晒太阳,背对太阳而晒,可壮养人体之阳气,使全身气机调和畅达。
③ 腹部要暖——试试按摩
腹部是连接身体上下的枢纽,人体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阙、气海、关元等。
建议:腹部保暖除了平时要保证穿着外,也可两手搓热后按摩腹部,来提高自身的驱寒能力。
④ 脚部要暖——热水泡脚
脚踝部有200多个穴位,是人体“小心脏”。而脚离心脏最远,供血少,寒气很容易从脚底侵入。
建议:除了穿保暖的鞋子外,最好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脚心,促进血液循环。
5
小寒睡眠:遵4字
【早睡晚起】
小寒时节要“早睡晚起”注意休息,冬季子时(23:00-1:00)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质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
小寒情志:要 5法
寒冷的时节,很多人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负性情绪,如无精打采、烦躁不安、易激惹或感觉压力倍增,缺少了阳光普照,萧瑟和阴郁的情绪也随之而来。
这个时期,对于女性来说尤其难熬。因为 冬季日照时间短,为适应冬季日长夜短的变化,体内各种激素水平也随之改变,生物钟也随之变化,如在黑夜延长的冬季,人们经过一晚的休息,泌乳刺激素就会促使人产生一种满足感。此外,冬季女性的生理期,紧张、烦躁、忧郁情绪本就如影随形,常常表现为发脾气、吵架等。加上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情绪烦恼会更上一层楼,如不能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困扰,则容易导致身心疾病。您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1. 保持健康的生活起居:听欢快振奋的音乐,如圆舞曲;多做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交开朗的朋友,心情开朗了,气机自然就舒展了。
2.饮茶调神:玫瑰花茶有助于改善气郁体质。
3.食用简单的药物来调节脏腑气机,如补肝血的药物有何首乌、白芍、阿胶、当归等;疏肝理气的药物有香附、佛手、香橼、柴胡等;中成药有逍遥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
4. 按摩身体以通经脉、行气血:可点按理气的穴位,如中脘、气海、内关和膻中;或者可在每晚睡觉前,把两手搓热,擦胁肋部。
5. 防寒防冻:人体的气血津液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遇温暖则很畅快,功能就会行使得很顺,遇寒冷就受到影响,就会停滞或运行缓慢。所以要预防寒冷,保证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
本文专家:
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 林嬿钊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紫金馆食疗专家 郭海英
山西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胡兰贵
部分内容整理自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营养食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黄帝内经》四季情志养生 主编 张丽萍
人卫健康与健康时报倾情奉献
原创精品内容奉献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