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8月,在一艘从天津驶向青岛名为的“陈平丸”号的客轮上,天津警察王仪臣暗中盯上了穿着普通但是出手阔绰的两位乡下人。此二人所购高等舱票,且随身携带不少宝物,这与他们的打扮与气质不符。这两个可疑人员在船上就被警察搜出了随身携带的一千多元现钞(按照购买力折算相当于现在的十余万元)、两个金戒指和三十六颗珍珠,又在二人的行李中发现了国军第十二军的军徽和一些子弹,青岛方面在接到了王仪臣的通报后在岸边已派出四名警员等候,当“陈平丸”号刚刚靠岸,两名可疑人员便被青岛警察带走。
在青岛市的警察厅里,经询问得知这两人名为张殿元和张岐厚,他们是第十二军的逃兵,随着询问的深入他们向亲自审理的王庆堂厅长交代了军长孙殿英下令用地雷炸开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陵墓进行盗掘的事情。
在清东陵的调查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分析研判,盗掘东陵的绝不是一般的零星盗墓贼和土匪,他们根本就不具备盗掘清东陵能力的,这场疯狂盗掘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有策划、有扫尾的军事行动。
这一次,两名逃兵的被捕以及根据他们交待的情况并结合调查人员在被盗现场的取证,加上黄百万卖宝被捕后供述是替谭温江销赃,以及坊间流传的种种推测,都将东陵盗宝案的矛头指向了一个人——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
孙殿英原名魁元,河南永城县孙家庄人,出生于前清光绪十九年(1889年)。其父是当地的无赖,因打架致人死亡而入狱,最后病逝于狱中。在孙殿英出生时,算命先生说他是个将来扬名金銮宝殿的人物,于是给他取名“魁元”。他从小就不爱读书,性格偏激且脾气火爆。七岁那年入学,曾因被私塾先生批评而记恨在心后索性放火烧了私塾,如此这般生性顽劣的他之后被先生逐出私塾,便再也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由于发烧出过天花,痊愈后留下一脸麻子,因此人送外号“孙大麻子”。
孙大麻子虽识字很少,但曾混迹赌场,所以擅于各项赌博活动,且悟性极高。清末民初,吸食鸦片的孙殿英开始以贩养吸,后来他直接生产销售海洛因,以此大发横财,随后开始培植自己的军事武装力量。
若干年后,孙大麻子转而去在军阀队伍里混迹,从士兵一路混到到连长,后落草为寇,再又被招安,为人见风使舵、倒戈频繁。
民国十四年冬(1925年),独立旅旅长孙殿英率部离开河南进入山东投奔军阀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任第三十五师师长,一年前手下还刚过千人,此时已佣兵五千余人。民国十七年夏(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张宗昌兵败蒋介石,孙殿英和自己的长官徐源泉在“北伐”后又审时度势的接受了蒋介石的招安——徐源泉被委任为第六军团总指挥兼任第十一军军长,孙殿英任第十二军军长,从土匪军阀摇身一变终于成为了国家正规军。孙殿英是个大老粗,但是知人善用,他的手下笼络了一批能文善武的各路人才,给自己出谋划策。
徐源泉是老同盟会的成员,清末曾经参加过“武昌起义”,民国时期在北洋政府里任职。占据了平津和直隶地区后,蒋介石招安了徐源泉,减少了战场上的消耗。虽然是正规军,但是徐源泉却并非为蒋介石直接下辖的“中央军”,他的部队也算不上是像阎锡山、张学良和李宗仁那样的“地方军”,充其量也就是一支“杂牌军”。徐源泉的第六军团被编入了晋军,晋军首领阎锡山也根本不认为他们是自己的部队,因此军饷长期遭到拖欠。徐源泉和下属孙殿英也只能靠打仗缴获一些战利品和搜刮勒索地方政府,但在“北伐”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全国没有多少仗可打,国民政府虽统一了全国,但征税是比较艰难的,从中央到地方眼看着军饷落空,部队面临溃散,而且又隐隐约约听闻蒋介石的裁军想法,裁军肯定不会是“中央军”也不会是正规的“地方军”,孙殿英的这支“杂牌军”队伍就危在旦夕,随着时间推移因粮饷问题部队哗变在即,孙殿英索性用上了剿匪和盗墓的方式来“自筹军饷”。
2019.12
下次内容提示:
民国往事:军阀孙殿英盗掘清东陵始末(四)
请关注我的注微信公众号,搜索添加“魏晨品读民国”或“sxbj0729”,了解和探讨更多民国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