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_小寒养生秘诀,记住“四个4”,助你健健康康到春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0
导读

小寒时节阳气潜伏,利用空闲时间按摩身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驱寒和调理身体的双重功效。 有跑步习惯的人,仍可继续坚持,但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避免大汗淋漓,运动结束后及时换下汗湿衣物,避免寒邪侵袭。…

民间有句俗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冬至后虽然白昼的时间越来越长,但气温并没有随之上升,小寒、大寒节气反倒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到来。

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此时的养生基本原则应遵循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

小寒养肾有四“食”

在万物凋零的时候,肾气最易耗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补好了,五脏都可以受益。因此,小寒节气“重养肾”,养生记住4要吃!

1.增强免疫——蛋白质

天气骤冷,我们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很多人被感冒找上门,适当补充蛋白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2.补益身体——南瓜山药粥

南瓜、山药都是温性食物,常喝能补益身体,抵御寒气对人体的侵袭。而且,南瓜甘甜、山药汁黏稠,加上米一起熬成粥,味道还很好。

3.发散寒邪——红糖姜茶

南京市第一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徐殿松推荐红糖姜茶,50克生姜,洗净、去皮、切片,用1000毫升沸水冲泡,加入适量红糖。

4.滋阴泻火——荸荠

荸荠自古有“地下雪梨”之誉,有清泻内火的功效。冬至到小寒,是荸荠糖分含量最高的时候,是眼下最应景的水果之一。

小寒强身有四“搓”

小寒时节阳气潜伏,利用空闲时间按摩身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驱寒和调理身体的双重功效。

1.搓足心——暖脚补肾

不但可以补肾安神,对预防失眠也有很好的效果。

2.搓腹部——保健脾胃

长期坚持这么做,可以调理脾胃、预防便秘。

3.搓腰部——补肾壮腰

能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对缓解腰部酸痛、预防腰肌劳损以及女性的痛经有很好的效果。

4.搓颈部——暖身驱寒

大椎穴位于颈后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在人体督脉线上,是阴阳经交会之处。若外出归来全身发冷,可是试试搓揉大椎穴暖身。

小寒避病要四“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适当的运动锻炼,能增强免疫力、御寒能力,有效预防感冒。

1.原地跑跳

冬季天寒,不愿意出门运动的朋友们可以选择跳绳或者原地跑跳运动,每天跳2-3次,每次10-15分钟,可使全身得到充分运动。

2.慢跑或散步

冬季户外运动最重要的是注意保暖。

有跑步习惯的人,仍可继续坚持,但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避免大汗淋漓,运动结束后及时换下汗湿衣物,避免寒邪侵袭。不喜欢跑步的朋友,也可以每日在阳光中走一走,走到微微出汗时效果最好,既有益健康,还能放松心情。

3.太极拳

修习太极拳讲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坚持练习可以达到收敛阳气,藏精蓄锐的作用。

4.踢毽子

可有效地训练机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保护心肺功能,促使胃肠蠕动加快,延缓大脑衰老。

小寒防寒要四“暖”

冬季养生首先提倡“藏”阳气、防寒冷,寒邪入体,很容易生病!防寒一定要护好4处!

1.头颈要暖——围脖帽子

头颈受风寒侵袭,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头痛,甚至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高领衣服、围脖、帽子等都可以保护头颈,冬天在室外即使戴一顶很单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2. 腰背要暖——晒晒太阳

后背是人体督脉的循行之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建议:腰背保暖最好的方式就是晒太阳,背对太阳而晒,可壮养人体之阳气,使全身气机调和畅达。

3. 腹部要暖——试试按摩

腹部是连接身体上下的枢纽,人体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阙、气海、关元等。

建议:腹部保暖除了平时要保证穿着外,也可两手搓热后按摩腹部,来提高自身的驱寒能力。

4.脚部要暖——热水泡脚

脚踝部有200多个穴位,是人体“小心脏”。而脚离心脏最远,供血少,寒气很容易从脚底侵入。

建议:除了穿保暖的鞋子外,最好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脚心,促进血液循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