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重兵突袭井冈山,得知这个人在,长出了一口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031
导读

其实,这只是陈毅安使的一计,他知道,如果这样和敌军打消耗,我军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他便让周围的老乡散布红军主力回来的消息,然后搬来一门临时修好的迫击炮,用仅有的3发炮弹向敌军发射,其中一发准确命中了敌群…

大家都知道,主席是一位诗词大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有一首词叫《西江月·井冈山》,很多人都会背。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就是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而提到黄洋界保卫战,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叫陈毅安。

陈毅安是湖南湘阴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后来跟着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并上了井冈山。

当时,井冈山上什么都没有,主席慧眼识珠,让陈毅安负责筹建兵工厂、医院、被装厂。正是在陈毅安的主持下,这些工厂陆续建立并运营,井冈山真正成为了红军的根据地。

此后,陈毅安作为主席帐下的得力干将,先后指挥攻打新城、永新城、新七溪岭等战斗,个个都是漂亮仗、大胜仗,陈毅安的军事指挥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

1928年8月初,红四军在湘南打了败战,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主席专门抽调31团3营到桂东,接应红四军主力回井冈山。

然而,狡猾的敌军看到了井冈山兵力空虚,派出一个师突袭井冈山。当时,陈毅安正带着一营留守井冈山,他第一时间带领一营和团直属队,奔赴井冈山重要的哨口黄洋界,展开战斗部署。

陈毅安知道,守住了黄洋界,也就守住了井冈山。

当陈毅安带人在黄洋界部署迎敌的消息传到主席那里时,主席也长出了一口气,对身边的人说:“有陈毅安在,问题就不大了。”

8月29日,敌人一个师向黄洋界发起了进攻,仗着10倍于我的兵力和大炮,毫无顾忌地向我阵地压来。陈毅安沉着指挥,当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后,我军步枪、滚石、檑木同时向敌阵倾泻,敌人顷刻间大乱,四下逃窜。

然而,他们哪里知道,陈毅安早就在周围挖好了陷阱,埋好了竹钉,顿时,敌人一片惨叫,有些人害怕掉进陷阱,直接站在原地不敢动,举手投降。

但是,敌军毕竟人多,很快又重新组织进攻,陈毅安指挥大家据险防守,寸步不让,敌人的6次进攻均未突破半步。

下午的时候,敌营陆续接到了消息,说红军主力回来了,一开始,他们根本不信,继续进攻,可是,他们的进攻刚刚发起,突然一发炮弹落在了他们的队伍里,轰然炸响,敌军以为红军主力真的回来了,吓得立即开始撤退。

其实,这只是陈毅安使的一计,他知道,如果这样和敌军打消耗,我军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他便让周围的老乡散布红军主力回来的消息,然后搬来一门临时修好的迫击炮,用仅有的3发炮弹向敌军发射,其中一发准确命中了敌群,吓退了敌军。

主席知道黄洋界退敌后,激动得连声叫好,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30年,陈毅安协助彭老总指挥长沙战役,并担任长沙战役总指挥。在战斗中,陈毅安带头组成突击队,运用各种战术先后攻下了咸宁、通山等县城,最后顺利拿下长沙城。

敌军又调集重兵反攻长沙,陈毅安组织部队向城外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身中4弹,壮烈牺牲,年仅25岁。

第二年,陈毅安的妻子收到了一封信,信封里只有两张白纸,顿时泪如雨下。

原来,陈毅安早就知道自己会随时牺牲,就跟妻子有个约定:只要你收到一封信,只有两张白纸,就说明我已经牺牲了。

1958年,陈毅安的家乡为其修建了烈士陵园,彭老总亲自题词:“生为人民生得伟大,死于革命死得光荣。”

历史客栈作者:荒沙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