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是老佛爷身边的大红人。靠着这颗参天大树,他算是享尽了荣华富贵。可是,若是这座靠山没了呢?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初十,寒冬初至,不过慈禧的心情还算不错,因为她刚刚过完自己的74岁生日。此刻,她正优哉游哉地安享晚年。可殊不知,自己的大限之日已然来临。
是日,慈禧突然觉得不适,继而胃痛,而后竟然一病不起。太医院前赴后继给太后开药,可病情就是得不到好转。
而此时,光绪皇帝早已病得说不出话,躺在床上痛苦地挣扎着。十月二十日,慈禧仿佛预见了未来,知道光绪已经无力回天,便着令立储君之事。此时的她仍自信满满,以为自己病情不重,未来还可以垂帘听政。
第二天午时,光绪带着满满的遗憾痛苦地离开人世。而李莲英则奉命叩“辞行”礼,也就是料理光绪的后事。正当他小心翼翼之时,仪鸾殿那边却传来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慈禧不行了。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晚清的最高统治者、中国历史上最具臭名昭著的女人慈禧太后于仪鸾殿魂归天命。慈禧太后的贴身太监李莲英的人生瞬间发生了由阳春三月向白雪冬日的转变。
慈禧驾崩后,李莲英踏着皑皑白雪,穿着一身麻料子的白色丧服,在风雪交加的菩陀岭送完了老主子最后一程。据传,慈禧下葬当日,李莲英悲痛欲绝,哭的那叫一个伤心。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靠山倒了,往日权贵也将成为过眼云烟;第二方面,可能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确实有较深的主仆感情。
接着,李莲英便开始了百日守孝,或是主仆情深的举动,或是一番“忠仆形象”的作秀,或是“避难”的一种行为,就不得而知了。
1910年2月15日,百日守孝期满,李莲英回到皇宫,匆匆忙忙的收拾细软衣物、金银财宝,准备离开这个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紫禁城。
李莲英的徒弟不解的问道:“师父,这皇宫里多好呀,有吃有喝又有人伺候着,您干嘛非要出宫去住啊?外面可乱着呢!”
李莲英狠狠的捏了一把徒弟的小脸,说道:“小崽子儿,你懂个什么东西!这紫禁城是个非之地,你知道有多少把刀子,等着捅进你师父我的心窝子里吗?唉…如今咱的靠山倒了,不比以前那么风光了。这地方,住不下去了……”
原来是李莲英在皇宫中结下的仇怨过多。慈禧太后一死,李莲英曾经的仇家们都磨刀霍霍、用计使绊,准备取李莲英的项上狗头,逼的李莲英不得不搬出皇宫。
李莲英其实早就盘算好了一切,在慈禧太后死之前,李莲英就吩咐他的徒弟们,在崇文门外的东兴隆街买了一套坐东朝西、面阔五间的四合院。
李莲英搬离宫生活之后,一直深居简出。吃、喝、拉、撒都由膝下的儿徒太监们伺候着,日子过的到也安逸。
1909年,60岁高龄的李莲英患了风寒,久治不愈。
老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李莲英的徒弟虽然多,但是谁又愿意守着一个吝啬、阴沉的老头子活着呢?曾经那些孝顺、懂事的徒弟们,在李莲英重病之时原形毕露,一个一个的弃他而去,剩下61岁的李莲英孤苦无依,咳的厉害时,也只能自己上街抓药。
寂寞的李莲英喜欢和郎中闲聊,有一次他问郎中知不知道慈禧太后,老郎中听见“慈禧”两个字破之后口大骂,从此之后李莲英再也不敢向外人提起“慈禧”这个名字,生怕别人把他认出来。
后来,李莲英过继了一个小孙女叫做李乐正,从此一老一小相依为命。
1911年初正值“辛亥革命”爆发的前期,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反清浪潮。或许是李莲英外出抓药时暴露了身份,或许是曾经的徒弟们出卖了他的行踪……
1911年3月4日,李莲英离奇身亡,享年63岁。清朝宫廷出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为他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
民间流传李莲英的死因有三个。
第一、据李乐正回忆,李莲英在过世之前染上了痢疾,李莲英可能是因为痢疾而死。
第二、李莲英死的时候正值“辛亥革命”爆发的前期,李莲英很有可能被激进的革命党所杀。
第三、李莲英平生仇家甚多,也许是仇家将李莲英杀死也说不定。 1966年,李莲英的墓被打开,发现棺木中只剩下一颗头颅,身体和四肢全部无缘无故的消失了,更加验证了他非正常死亡……
有些懂风水的先生说,有可能是仇家把李莲英的身体埋在了其他地方,故意让他尸首分家,永世不得超生。
皇宫深似海,李莲英能够稳住身心,得慈禧赏识,后慈禧离世,自知风光不再,能选择急流勇退,不能不说李莲英的胆识和谋略。 但李莲英最终的归宿还是归于平凡,归于尘埃,结束他的一生。
曾经叱刹风云的李莲英最后落得一个孤苦无依、离奇身亡、坟墓被掘、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不得不使人感叹,世事无常,天命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