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军又向世人展现了他们的拿手好戏——精准斩首行动。他们从“收割者”无人机上发射了3枚导弹,准确击中了正准备离开机场的一支伊拉克民兵组织车队。袭击导致车上的苏莱曼尼,以及伊拉克“人民动员组织”副指挥官穆哈迪斯等两名重要人物惨遭炸死。
(苏莱曼尼旧照)
其后,英国《每日邮报》披露了更多关于苏莱曼尼死亡的细节。
1月3日,苏莱曼尼从叙利亚乘坐飞机抵达巴格达,伊拉克“人民动员组织”动用了两辆汽车前去迎接他。没料到当车队停在巴格达机场附近的一条通道时,被美国无人机击中。
伊朗官员声称,苏莱曼尼被导弹撕成了碎片,已无法辨认。善后的士兵,通过苏莱曼尼手指上的戒指才认出了他。
苏莱曼尼被美国击杀后,让本来就关系紧张的美伊两国,一时间势如水火。双方开始了隔空对骂,都以最具火药味的语言相互威胁。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声称,美国此举是恐怖袭击,誓言要“强硬复仇”,美国在中东的35个目标都是伊朗的打击对象。
面对哈梅内伊的警告,特朗普4日发表推特表示,如果伊朗胆敢袭击美国公民或任何军事基地,就将对伊朗的52处军事目标发动“又快又狠”的空袭,而这个敏感的数字“52”,恰好和当年德黑兰人质危机中,被伊朗扣押的美国人数相同。
同时,整个中东也像炸了锅一般,被愤怒、仇恨、悲痛等情绪裹挟,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在中东多个城市,数以万计的人们举着苏莱曼尼的头像,涌上街头,声讨美国的“国际恐怖主义”行径,深切悼念苏莱曼尼。
(特朗普旧照)
即便是在美国内部,也对特朗普政府的这次空袭行为众说纷纭。除了共和党对特朗普全力支持外,民主党人则对此无比担忧和质疑,拜登甚至公开炮轰特朗普:“特朗普的鲁莽行动,无疑是向火药桶里扔了一大块炸药”。
那么,为何苏莱曼尼的死,会引发如此大的关注,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的人生轨迹又是怎样的呢?
1957年3月,苏莱曼尼出生于伊朗科尔曼省的拉波尔山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的学习生活,大多时候是在宗教学校度过的。受传统宗教影响,小时候的苏莱曼尼沉默寡言,性格内敛。
从学校毕业后,为求生计,苏莱曼尼当过泥瓦匠和纺织工,还短暂地进过水厂工作。他的业余爱好不多,喜欢体育运动,尤其爱举重。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举重房里。这让他练就了强健的体魄,为今后的军旅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后,22岁的苏莱曼尼加入了伊斯兰革命卫队,负责霍梅尼的安保工作,也曾参与镇压库尔德人的武装叛乱。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苏莱曼尼在家乡组建部队奔赴战争前线,并亲自担任这支部队的连长。在战场上,苏莱曼尼不怕牺牲,冲锋在前,骁勇善战,赢得上司的青睐,也由此开启了他在军中火箭般的晋升旅程。
苏莱曼尼很快从一个小小的连长晋升为营长,在胡齐斯坦战役中立下奇功后,他被提拔为第41旅旅长,而这时的苏莱曼尼,不过才27岁,因此被人称作“少年将军”。
(两伊战争)
1998年,苏莱曼尼担任了“圣城旅”旅长。这是一支由哈梅内伊在1979年亲自组建的部队,神秘精锐而强悍。即便情报能力超强的美国,也没能摸清这支部队的底细。只是大概知道它大约有1.5万名成员,全是士兵和间谍中的精英。
“圣城旅”专门负责海外任务,是一支标准的特战部队,承担着特种作战、情报收集、斩首行动等急难险重的任务。自从苏莱曼尼接手“圣城旅”后,其触角已渗透到了中东大部分国家,建立起了严密的情报和军事网络。甚至在欧洲、非洲的许多国家均设有“圣城旅”的秘密据点,并和胡塞武装、真主党等有密切往来。
而作为“圣城旅”的最高长官,苏莱曼尼享有“中东谍王”的绰号。他深受哈梅内伊的信任,可以在任何时候自由出入哈梅内伊的办公室,是哈梅内伊的高级军事顾问。
苏莱曼尼也被西方媒体认为,是仅次于哈梅内伊和鲁哈尼的伊朗第三号人物。在伊朗的一次民意调查中,苏莱曼尼得到了近70%伊朗民众的盛赞。媒体甚至预测,苏莱曼尼是下一任伊朗总统的热门人选。
自从2011年,叙利亚内战打响后,苏莱曼尼就率领“圣城旅”帮助叙利亚打击反政府武装,并多次挫败美国和以色列针对巴沙尔·阿萨德政府的颠覆图谋,让中情局和摩萨德恨之入骨。
虽然这两个世界上鼎鼎有名的情报机构,曾策划了多次斩首苏莱曼尼的计划,但都被他轻松化解了。不过这一次,终于没能逃脱。
美国人声称,之所以炸死苏莱曼尼,是因为他正在谋划一场袭击美军的大计划。他的计划一旦成功,美军不但将遭受重创,还会被伊拉克人赶出去,这对美国人而言,是不可承受的。
而特朗普在面对大选年时,利用伊朗问题来提振国内选情,是他炸死苏莱曼尼的又一个目的。
只是,特朗普的这次行动,似乎真捅了“马蜂窝”。面对哈梅内伊的报仇誓言,面对整个中东一触即发的战争局势,不知特朗普会如何应对?
(参考资料:《“少年将军”苏莱曼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