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里,僧尼之人形象普遍不太好。贾家家庙铁槛寺旁馒头庵里就有一个老尼静虚,干的都是些不好的勾当。
宁国府送殡时,贾家族人都在铁槛寺下榻,因凤姐觉得不方便,于是带着宝玉、秦钟到旁边的馒头庵歇息。
凤姐歇下之后,静虚趁机请她商议了一件事。
在世人眼里,和尚、尼姑、道士一般都是做善事的。甚至有句说法叫“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身为尼姑,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静虚却不仅知道,而且还能做到阳奉阴违。
这和她求凤姐办的事有关。老尼对凤姐说,她当年在长安县出家的时候,认识一个姓张的大财主。张家有个女儿叫金哥,金哥去庙里上香的时候,认识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李衙内看上了张金哥,想要求亲。但是这张金哥已经受了长安守备公子的聘定。张家想要退亲又怕守备不愿意,就说女儿已经许了人家。但李衙内执意不肯,非要娶张家的女儿。张家无计可施,十分为难。谁知守备家知道这件事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来骂张家,说你家一个女儿要许几家,不让退定礼,于是要打官司告状。张家只好请人上京寻门路,要退掉守备家的定礼。
静虚的意思是,长安节度云老爷和贾府关系很好,因此想请王夫人和贾政商量,让云老爷和守备说一声,胁迫守备退掉定礼。
以上情况是静虚所说,个中内情是否属实,还不能确定。但看这老尼姑的意思,显然是受张家所托,为张家办事。她图的不是日行一善,而是日进斗金。作为中间人,她借用自己的人脉为张家解决问题,如果事情办好了,她自然也要收取相应的报酬。
接下来就看凤姐的反应了,凤姐第一句话就说:“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不管这些事。”从这句话来看,王熙凤的态度还不够明朗。这时老尼说,太太不管,奶奶你也可以自作主张处理一下的。王熙凤听了之后就笑了,就说,我又不是急等着用钱,我也不做这些事。
如果王熙凤真的不等着用钱而又有为人做事的操守,也许后面老尼静虚再说什么都没用。但凤姐虽然不急着等钱用,却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在老尼看来,凤姐的意思是,办事能收到钱自然更好,只是她似乎对这样的事不太感兴趣。于是老尼换了一种方式,投其所好地利用起凤姐的虚荣心了。
她知道,像贾府这样的人家,不稀罕别人捧着他们,因为他们家的权势已经被无数前来投靠的人溜须拍马吹碰过,他们怕的是,被别人瞧不起。所以老尼说道:“虽然奶奶不等着银子用,但是,张家已经知道我来求咱们府里了。如果奶奶你不管这些事,张家不说是没空管这些闲事,不稀罕这谢礼,反倒像是咱们府里没有能耐管这些事一样。”老尼静虚,懂得投其所好不说,还会用激将法,可真不简单。
王熙凤这样高傲的人,就是不喜欢别人说她没能耐。所以一听了老尼的话,就来了兴致,她说:“你是知道我的,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不管是什么事,我说要办我就办了。你叫他拿三千两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不知王熙凤在多年以后,听说自己的哥哥将她唯一的亲生女儿卖到烟花地时,会不会想起当年在馒头庵讲出的这句豪言壮语。
此话一出,老尼就高兴得眉开眼笑,满口答应。凤姐是个要面子的人,她接着说:“我可不比那些卖苦力图银子的,这三千两银子我不过是给跑腿说话的小厮们拿去做盘缠,让他拣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的。别说是三千两,就是三万两,我现在也拿得出来。”王熙凤说话做事讲究滴水不漏,她怕老尼和张家知道她贪财,所以讲出这句话来替自己洗清楚,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凤姐不仅爱财敛财,而且对待下人非常严苛,三千两银子她只会独吞,是给不到跑腿办事的小厮了。
老尼听了也只是答应着,又说,既然奶奶答应了,明天开开恩,快点把事情办了吧。凤姐一听,虚荣心又泛滥成灾,就说,你看看我忙得像什么似的,哪一时哪一处少得了我?既然我答应了你,自然是会很快办好的。
老尼一听凤姐这么说,又跟着奉承起来:“就这么点小事,要是给别人办,都不知道要忙成什么样了,如果是奶奶来办,就是再添上几件,都不够奶奶你发挥的。俗话说得好,能者多劳。太太看着奶奶大事小事都办得妥妥当当的,所以才都退给奶奶办理了,奶奶你也要保重身体才行啊!”
老尼姑给张家办事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为了更好地维持她和贾家的关系,在凤姐答应之后,她又对凤姐开始了一连串溜须拍马的奉承话,奉承凤姐能干有本事。王熙凤当然很吃这一套,原本从城里坐车到城郊,疲劳不堪,打算歇息下来,听了老尼这番话,不顾疲劳就和她攀谈起来,说起来是老尼求她办事,其实凤姐已经中了老尼的激将法,还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陪老尼攀谈,只是从这件事中,多赚了三千两银子而已。
后来,守备家忍气吞声退了定礼,但张家的女儿知情多义,听说父母退了前夫,就拿了一根麻绳自缢了,守备家的儿子听说金哥自缢了,也投河死了,张家和那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李家,人财两空。凤姐就这样坐享三千两银子,不仅如此,从这件事之后,凤姐更加胆大,也就更加恣意妄为起来。
在续本的故事里,王熙凤缠绵病榻时,还迷迷糊糊地见过不认识的一男一女走进她床边,凤姐感到害怕,其实,这一男一女就是殉情的张金哥和守备之子。凤姐介入了张金哥的婚事,间接导致了两人的死亡。
作者:红楼夜思。欢迎关注本号:红楼夜思。从书里,看更广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