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都西南生态屏障,房山全区PM2.5累计平均浓度仅42微克/立方米,拒马河、小清河、大石河水质达标,无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受污染……记者1月6日从北京市房山区生态环境局获悉,2019年,北京市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坚持“六为”工作思路,严格落实“三有”“三驰”工作标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全力打好“三大战役”,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精治、法治、共治水平进一步提高。
图为北京房山区一渡风景区,在节假日不少游客畅游青山绿水之间,享受美好生活。
一年来,房山区生态环境局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截止12月31日,全区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比全年任务目标低“11微克”;1至11月份,国市考断面中拒马河张坊大桥断面稳定达到Ⅱ类水体标准,小清河八间房断面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大石河祖村断面达到Ⅴ类水体标准,首次扭转了大石河祖村断面连续三年考核不达标的局面。
图为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在检测尾气。
图为在小清河水域,区生态环境局监测人员提取水样。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房山区生态环境局重拳治水,碧水保卫战见成效。综合运用“查、测、溯、罚、治、管”手段,破解制约水环境治理难点问题。全力保证饮用水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治地下水污染;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整治入河排污口,加密大石河监测点位(沿线设置监测点52个),提高监测监管频次(每周监测1次),及时发现问题;对因地下管网建设不清,企业偷排情况难以辨别,采取约谈重点地区废水排放企业,增强对法律、环境的敬畏;实施跨界断面生态补偿,截至2019年11月,各乡镇(街道)共缴纳跨界断面区域补偿金1505万元,较2018年同期下降22%,乡镇(街道)水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开方治土,土壤环境保持总体清洁。以“防控治”为手段,加大土壤污染治理。严格管控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加强土壤污染预防,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截至目前,全区未发现受污染农用地和受污染建设用地。
图为在房山区葫芦垡中学科普实验室,区生态环境局技术人员现场进行环境检测并指导学生动手参与。
图为在房山区上方山圣水峪村,区生态环境局环保卫士们徒步山间,捡拾垃圾,向公众倡导“生态房山,绿色出行”的理念。
在坚守绿水青山方面,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将生态保护扎实推进;同时该局圆满完成重大活动保障,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此外,房山区生态环境局还借助机构改革,显著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多举措,更优服务推动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图为在区生态环境局阳光便民中心大厅内,市民们不再楼上楼下奔波,一站即可全面了解环保事项。
2020年是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将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坚持源头治理、多措并举,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市级要求,辖区降尘量控制在6吨/月·平方公里以内;地表水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国市考断面达到考核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持稳定;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达到市级要求;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年固定源、移动源处罚金额较2019年大幅提升,全年重型柴油车执法检查量不少于22.2万辆次,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接诉即办”工作“三率”达到全区优良水平;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图文/刘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