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看到一个特别揪心的新闻。
14岁孩子突然不爱说话,看电视声音放的特大,叫他也不理。
以为孩子叛逆,爸爸本想教训他一顿,没想到孩子却说“你什么时候叫我了?我没听见啊!”
家人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原来孩子是急性中耳炎,听力严重下降!
家长不明白小小的孩子,为啥会得中耳炎?
不得不说,这个病可能不常见,但严重的可导致耳朵穿孔,耳聋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
2
中耳炎是怎么造成的?
中耳炎,和感冒一般都是“狼狈为奸”的关系,多发于感冒病愈后的48小时之内。
多是由这些细菌引起。
也就是说,表面看孩子的感冒是好了,可潜伏的细菌却活跃了起来,这些细菌四处流窜,直到流窜到咽鼓管。
咽鼓管,就是链接我们口咽和鼻咽的两个小管道。
咽鼓管平时是封闭的,对耳朵起到保护作用,但感冒的时候,剧烈的咳嗽,打喷嚏就会瞬间冲击开咽鼓管。
一直潜伏在附近的小细菌,就会趁虚而入。
细菌进入中耳后,会大量繁殖并制造毒素,引起发烧,并诱发中耳炎。
呐,细菌入侵中耳的过程就是这样的:
3
为什么孩子容易得中耳炎?
有调查显示,孩子确实是中耳炎的重灾区。
为什么跟成人比起来,孩子更容易患中耳炎?
主要还是因为上面我们说的咽鼓管。
1
细菌通道-咽鼓管
孩子的咽鼓管又粗又平滑,相对于成人,细菌容易侵入。
而且,孩子咽鼓管软骨较软,硬度和弹性不足,感冒诱发的咳嗽,擤鼻涕,打喷嚏等症状,特别容易被冲开耳道,使细菌进入。
2
细菌温床-咽鼓管
儿童鼻咽部及咽后壁淋巴滤泡组织发达,易增生肥大,导致咽鼓管咽口位置容易堆积大量黏脓性分泌物。
分泌物中的细菌或病毒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急性中耳炎。
4
中耳炎的病症和危害
1
发烧
每次中耳炎,必伴随发烧,原理是这样的。
炎症在耳朵里捣乱,人体护卫队白细胞就要跑出来跟细菌战斗。
然而有时候白细胞战斗力不足,人体就会通过升温的方式,提高白细胞的战斗力。
2
耳痛,耳屎增加
痛,是真的痛!尤其是孩子。
炎症会刺激中耳内的痛感神经,耳朵又很敏感,痛感会特别明显。
另外,炎症还会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和水就会随之渗出,混合白细胞和细菌的尸体,形成耳脓。
3
听力下降
随着脓液的增多,鼓膜和听小骨都被泡在脓液里,挡住了震动和敲击的声音,人的听力自然会下降。
更严重的,鼓膜有可能会被脓液泡到局部坏死,导致穿孔,耳聋等等...
所以,如果发现孩子病愈后发烧、耳痛耳鸣、耳朵流脓、听力下降这几点迹象,一定不要大意,要及时就医。
5
中耳炎防护注意
1
慎掏耳
既然中耳炎是通过耳道进入中耳的,那我们就要保护好耳道。
只要鼓膜不破,细菌就无法穿“孔”而入。
所以,掏耳朵要慎重,孩子的耳屎是可以自行脱落的,不要太用力掏。
耳脓建议也不要自行清理,容易引起感染,等孩子症状缓解一些,再清理或者交由医生处理最好。
2
小心呛
上面我们说了,咳嗽、打喷嚏等等都有可能让咽鼓管打开,细菌趁机而入。
所以给孩子喂奶,或者是喝水的时候,尽量不要平躺,容易呛,也不要用力擤鼻涕,以免冲开耳道,大一点的孩子可以使用冲鼻器。
还有,如果孩子之前患过中耳炎,游泳,洗澡时都要小心,耳朵不要进水。
3
遵医嘱
因为耳鼻是相通的,治疗中耳炎一般会和鼻子一起治疗。
轻微的用药,滴鼻液和滴耳液,或者抗生素,遵从医嘱使用。
严重的可能会涉及到“鼓膜切开手术”,也就是切开鼓膜,把中耳里的脓液放出,再进行其他治疗。
这种手术,一般3-6个月就会自行恢复。
总之,无论什么药和治疗手段,一定要遵从医嘱,尤其是抗生素等药物,不要因为发炎就自行给孩子服用,去趟医院会安心许多。
4
增加体质
吃好喝好,荤素搭配,多多运动,毕竟增强体质和免疫力,让感冒离远点才是杜绝病患的根源啊!
小小包很小的时候,得过一次中耳炎,当初我和包爸还不太清楚状况,慌得不行。
小小的人儿,就那样哭的撕心裂肺,为人父母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