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惊梦/文
前两个月荣幸受节目组邀请,以影评团的身份录制了两期《演员请就位》,与其他20位影评人和现场300名观众为四位导演的作品投票。昨天播出的第六期,不出所料的最大话题话题便是作品对决中,“郭敬明战胜陈凯歌”。
这当然是个有点出乎意料的结果,甚至在录制的间隙以及结束后很久,共同参加录制的影评人也有着不同的意见分歧。
我们面临的最大困惑在于:评判的标准到底是以导演为主,投导演作品的优劣?还是以演员为主,投演员在作品中的演技表现?经过与节目组导演的多次沟通确认,得到的答复是——“投演员演技”。
然而这其中有一个明显的悖论是,事实上你是无法完全抽离作品本身来单独评判演员的演技。即便是投演员演技,你可以在同一场戏中大概比较中谁优谁劣,又怎样横向拿捏比较两部戏数名演员的整体表现呢?
在作品先还是演技先的困扰下,纳兰和其它影评人一起只能评自己的主观感受,在极短的时间里做出评判,并借此复盘当时投票的理由。
这一期节目的规则是,四组导演两两分组,各自选择对方导演的作品进行拍摄。第一组对决便是陈凯歌导演的《悲伤逆流成河》片段和郭敬明导演的《妖猫传》,当时在得知对决阵容时,包括纳兰在内的许多人都在发笑,难不成要让凯歌导演拍《小时代》么?所幸节目组放宽了标准,主演过或者主创过的作品都在选择范围之内,也算给凯歌导演些许的回环余地。
只不过事实证明了,没有好的剧本,再优秀的导演也导不出好戏来。由于拍摄和后期剪辑都非常紧张的缘故,现场在看这出戏时观感非常不佳:郭敬明式矫揉造作的台词,以及主要是沈梦辰、赵文浩表演分寸感的失控,让人频频出戏。单一的场景构建,略带浮夸的表演方式,放佛一幕有些幼稚的舞台剧。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脚本与演员质量都平平的情况下,确实不能苛责陈凯歌导演更多。
至于郭敬明则是毫无疑问挑到了一个讨巧的本子,原版《妖猫传》本就以重现大唐盛世的浮华镜头见长,而画面感大概也算是郭敬明相对擅长的领域。相对扎实的剧本故事,恰恰掩盖了郭敬明过往许多作品暴露出的内容空洞缺点。所以在开头时白龙丹龙略显惊艳的出场方式,让现场小小骚动了一番。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的处理方式也有些似曾相识,有种串戏到古装《小时代》的错觉。只不过在陈凯歌导演组演员的衬托下,郭敬明组除了宋芸桦的选角严重失败以外,其它人至少让人看到了些许的优点。
在这样的对比下,纳兰在纠结之中将票投给了郭敬明,但并非投给郭敬明的导演水平,仅是投给了《妖猫传》和几位演员。
至于赵薇与李少红组的对决,包括纳兰在内的影评团争议焦点在于:作品本身到底应该是适合比赛规则来衬托演员,还是适合艺术本身。
最直白的差距便在于,为了照顾每个演员都有足够的露脸和表演机会,李少红导演把《亲爱的》改成了群戏,赋予了每个角色都有充分情感的动机与表演空间,也使得这场戏的表演密度极大,却少了一些剧情情绪的起伏高低。不能说这里面各位演员的表现不好,但从个人观感来说,至少像陈翔那段戏加的有点有些勉强。总体来说,这段表示这是堂好的演技表演课,但绝对称不上是段好的影视作品。
赵薇的作品则完全参照了正常影视剧制作的标准,将《大明宫词》做了延展与改编,衍生出了一段全新的故事,无论是从结构还是立意上都相当的精巧,堪称相当成熟的作品。但如果回到节目本身,赵薇对于戏份的安排绝对是“厚此薄彼”的,在张哲瀚和颜卓灵的发挥空间要远胜其他两位演员,这样的安排与李少红组完全走了两个极端。所以如果以投作品的思路,我会选择赵薇;如果投演员的思路,李少红组有更多演员值得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