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乳腺癌的谣言,你误信过几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22
导读

在众多乳腺检查中,B超和乳腺钼靶是最常见的检查方法。 一般情况下,不属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女性会接受B超检查,在检查后如果发现乳腺结节,可以关注一下“超声报告”中的BI-RADS分级,这个分级是B…

“大豆一定要少吃,容易诱发乳腺癌!”

“乳腺钼靶的辐射很强,很伤身体!”

“乳腺癌威胁生命,为了‘保命’,只能不保留乳房了!”

关于乳腺癌,

坊间流传着很多谣言。

今天,小编就带你逐一粉粹

那些年你可能听过的乳腺癌谣言……

“大豆含有雌激素,吃大豆会诱发乳腺癌?”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过高,的确是引发乳腺癌的一种诱因。

但是,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属于植物雌激素,它具有双向作用:在人体雌激素水平不足时,它能弥补雌激素的不足;在人体雌激素水平较高时,它则可以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降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

所以,“吃大豆会诱发乳腺癌”的坊间说法并不科学。而对于大豆的食用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30-50克为宜。

看到B超报告中BI-RADS是“4”的字样,是不是就意味着自己被乳腺癌“砸中”了?

在众多乳腺检查中,B超和乳腺钼靶是最常见的检查方法。

一般情况下,不属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女性会接受B超检查,在检查后如果发现乳腺结节,可以关注一下“超声报告”中的BI-RADS分级,这个分级是B超医生根据专业及经验对乳腺病变进行归类和分级。一般而言,级别越高,恶性病变可能性越大。

BI-RADS分级在1-3级:大多数可能属于良性疾病,只需要遵从医嘱定期复查随访。

BI-RADS分级在4-5级:这可能是恶性病变了,但必须去看乳腺外科确诊,由专科医生进行临床决策干预。

BI-RADS分级在0:这种就比较特殊,它是指仅从B超成像上无法判断,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如钼靶、磁共振等综合诊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来自上海和北京的数据显示,目前乳腺癌呈现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出现在45-55岁,另一个出现在70-74岁。这两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尤其要多多关注自己的乳房健康,既要自检,更要坚持科学的早筛。

听说钼靶检查有辐射,辐射会诱发癌症,到底要不要做呢?

对于钼靶检查,专家建议40岁以上,非高危人群的女性一年1次。

有些人担心钼靶辐射会伤害身体。这其实是一个误解!钼靶X线的穿透力较弱,大多数可被软组织吸收,在正常的检查频率下,是非常安全的,大家对其不必有太大的顾虑。

一般来说,一年做1次钼靶是合理安全的,做过一次钼靶若没有问题,基本可以安全一年,病情发展没有那么迅疾。而对于某些以钙化病变为主要问题的患者,半年1次钼靶观察也是合理的。具体应该间隔多久做一次钼靶检查,还是要听从专业医师的指导建议。

许多患者在面对威胁生命的乳腺癌时,选择了“保命”而不保留乳房。那么,现在有没有什么技术不用“一刀切”呢?

目前,“保命”和“保乳”不再只是一道单选题。临床中,切除肿瘤与重建乳房能做到同期完成。同时,有保乳手术适应证的患者,也可以采用“保乳手术+术后放疗”,依旧能够达到手术根治的效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乳房重建技术而言,目前有假体重建和自体重建这两种最主要的手术方式。

假体重建:用硅胶假体作为主要材料,通常做两次主要手术。第一次手术切除肿瘤,并放入水囊,作为扩张器;第二次手术取出水囊,放入硅胶假体。

自体重建:这是用患者自身背部或者腹部取下游离的皮瓣作为“填充物”,一次手术能完成切除和再造两大任务。

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的成熟发展,让“保命”和“保乳”不再是一道艰难的单选题,缺失的乳房依然能重回“美丽曲线”。

科普支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流感来势汹汹,到底要不要打疫苗?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274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