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到放学时间,小学的校门口就排起了接孩子的队伍,当孩子陆陆续续从校园中走出来的时候,家长总会在第一时间迎上去为孩子卸下肩膀上的书包,递上水或一些吃的东西。
父母甚至是年迈的爷爷奶奶代孩子背书包已经成为现在校园门口或街道边一道不和谐的景色。如果再这样下去,小孩子会不会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并短缺自理能力的“小皇帝”?小孩子的书包有多沉?家长有必要充当“书童”吗?
由于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大城市,小孩子好像成了“稀有动物”,一个小孩常有多位大人维护,受到格外关注——怕饿着、怕冻着、怕摔着、怕累着……为其背起书包乃至包办一切便是很自然的了。书包放在小孩还是大人的肩上,是一个问题,也许更有一种象征的意义!目前基本上鲜明地形成了两个阵营:
1、连一个书包的责任都负担不起,何谈将来能担负大任?
背书包现象,以小见大,这可被看作是“中国式巨婴”养成的一个缩影。这种观点认为,一些家长竭尽全力地娇惯下一代,凡事包办溺爱,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会毁了孩子,使其成为“垮掉的一代”。
2、家长为孩子背个书包而已,不必上纲上线,一味放大为孩子背书包的弊端,无异于管中窥豹。这种观点认为,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活动实践,让孩子逐渐认知世界、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家庭教育涵盖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仅通过替代背书包的行为,便给家庭教育进行定性(成功或失败),岂不可笑?
如果书包确实很重,孩子背着太吃力,那家长可以帮忙背,但可以同时让孩子帮着拿些较轻的东西,如家长的挎包、自己的水壶等,这样即锻炼了孩子,又没有让孩子太吃力。或者,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个拖杆书包,孩子负责拖,上下楼梯由家长帮下忙。如果书包很轻,孩子完全能够自己胜任,但家长却毫不犹豫习惯性地帮孩子背,这样便会助长孩子的懒惰和依赖性了。
其实,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孩子的书包都可以自己承担,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尽量让孩子自己背书包,哪怕是象征性的,也会对养成孩子自理、自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非常有好处。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而良好的品格,必须从小培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如果孩子的事情由大人代劳,孩子的事情由大人来做,小孩子不经历风雨,得不到锻炼,那他们永远都是温室里的花朵,这是大人之过,是家庭教育之过,更是孩子成长之痛!
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总会离开爸爸妈妈而独自生活,当有一天,什么都需要自己来处理的时候,他们仍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意识,他们不仅会遇到种种困难,甚至还会失去生活的信心。所以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书包之类还是尽量由他们自己背上吧!转变教育观念,不妨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