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游历湖上园林,以两代美女做对比后为其改名,自此名扬天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31
导读

但让我觉得最有意思说法,那就是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便把这里与家乡的西湖作对比,说道:“如果杭州西湖是唐朝美女杨贵妃般的雍容华贵,那么,扬州西…

一提起扬州,最多被人们想起的便是“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样的名诗佳句。扬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世界遗产城市,它的美誉,也远不止如此。而让扬州名扬全国乃至世界的风景,当属瘦西湖景区。

的确,从隋唐时期开始建园直至今日,“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山盛景,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也更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游历瘦西湖,除了岸边踱步,一览两岸湖光山色,更可以泛舟湖上,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远观亭台楼榭、近看花木扶疏,似乎唯有如此,才能体味瘦西湖那独有的风韵......

此次游览瘦西湖,记忆中应该是第三次了。而这次,依旧是在细雨中,而且是在冬日的细雨中游历。彻骨的湿冷,让我在哆哆嗦嗦中举伞而行。但即是这样,依旧不能掩盖了这座朦胧细雨下的湖上园林之美,反而更平添意境。

说到瘦西湖的名字,便让人不禁联想,难道美景也有胖瘦之分,这名字因何而来呢?据书中文献可查的是,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盖因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

但让我觉得最有意思说法,那就是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便把这里与家乡的西湖作对比,说道:“如果杭州西湖是唐朝美女杨贵妃般的雍容华贵,那么,扬州西湖就是汉朝美女赵飞燕般的纤细苗条。”

说白了,就是西湖之大,水域宽阔,比作为胖,而原名为保障湖的这里反而景致微缩、河道纤细逶迤则比作为瘦。如此一来,这瘦西湖自然是应了“环肥不如燕瘦”之美,就连后来的大文豪朱自清先生称赞汪沆起名之妙,他说“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

与平白的文献之更名来历相比之下,诗人汪沆的更名来历是不是更显的有趣些呢?然而还不仅仅是如此,诗人汪沆在对比之后还赋诗一首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这样一比较,除了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和繁华与杭州的繁荣市井近乎相同外,只有这胖瘦之别了,是不是更为贴切了呢?!

其实,细品之下,瘦西湖的美也远不止如此。瘦西湖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徐园、小金山、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万花园、双峰云栈等名园胜迹及风韵的独具而蜚声海内外。

瘦西湖不仅在历朝历代百姓的口中,文人墨客的笔下熠熠生辉,就连当地的乡绅富甲也是接连在瘦西湖两岸兴建起了许多亭台楼阁。而在清代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且次次都曾游历瘦西湖,也说明了乾隆皇帝对这里的喜爱。自此之后,沿水筑园、沿湖造景之势更是盛行,前后累计造景有二十四处之多!这也逐渐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绝美胜境。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