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秦川一下班回家,就看见他妈在那坐着,还抹着眼泪。老太太哭得一抽一抽的,看得秦川心里发紧。
他赶紧问了原因,果然又是自己儿子的事。混小子和奶奶吵了一架,跑了出去,说要去找他妈。
起因是夏令营的费用,儿子想去。可老太太向来节俭惯了,即使秦川已经把费用给了她,让她帮着去交。
事到了临头,老太太还是习惯性地啰嗦了几句,老年人对于支付一大笔现金,就为了参加和一大群孩子一起玩的活动,始终不太乐意。
可就那几句话,儿子恼了,拿起外套就出了门。老太太在门里扯着嗓子唤,也没让他回头。
秦川叹了口气,坐在自个亲妈身边,伸手拍着老太太的背,说了几句安慰的话。
其实他心里清楚得很,真正惹怒老太太的不是别的,是儿子反复提起了他的前妻——张玉。
果然,缓过气来的老太太开口就说:“那只白眼狼,也不看看是谁把他拉拔大的,开口闭口都是她。她真那么能,当初怎么把儿子丢下一走了之?”
关于那件事,秦川不想提起,他也不想就张玉的事和老太太讨论。
谁都知道是一笔糊涂账,当事的三个成年人,他、老太太、张玉,谁都有错。
可三人的错处交织在一起后,便再说不清前因后果,谁是谁非了。
02
张玉是他前妻,大学同学,原本感情挺好,毕业后张玉就跟着自己回了老家。
她母亲早逝,父亲在她中学时已经再婚,有了新家庭后对女儿便没有多少时间顾及,张玉便当自己父母都不在了,希望能和秦川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秦川也乐意。本来毕业时他还担心两人会产生矛盾,会争论谁跟谁走,可是张玉的决定马上解决了这一切。
秦川放心不下自己亲妈,他爸在他出生前就走了,是他妈把他辛苦养大。
秦川对他妈的艰难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想着今后自己成家立业了,都要把老太太带在身边。
而秦川的母亲也舍不得儿子,在他快毕业时打来电话,旁敲侧击地问儿子工作的落实情况,其实就是想知道儿子会去哪里。
如果秦川不打算回老家,老太太寻思着把房子卖了,搬到秦川所在的城市,和儿子一起住。卖房子的钱正好给儿子交上首付。
他们两人确实想过去大城市闯荡一番,可估量了下自己的实力,最终还是放弃了。
大城市是机会繁多,令人向往,可外地人要在那里扎根确实艰难。
等张玉考虑好跟秦川回老家后,秦川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老太太。
03
不过,他以为的好消息对老太太来说,未必。
只是在电话里老太太半个字没提,她不想给在兴头上的儿子泼冷水,还笑眯眯地说等着见自己的儿媳妇。
当听到两人都把结婚证给领了时,老太太心里更是不痛快。
她的心思很复杂。首先,和自己相依为命二十几年的儿子要回来自己身边,以后也不走了,这是好事。
但是,儿子却和一个陌生女孩结了婚,还把手续都办了,事先完全没和自己通过气。
一阵酸楚委屈涌上老太太的心头。
下意识地,她就对那位儿媳妇排斥起来,觉得那女孩的行为太随便了,不然怎么在双方父母连个面都没见过的情况下,就和男人私自定了终身?
张玉那时正沉浸在和秦川的甜蜜中,哪里知道千里之外,她准备当作亲妈孝顺的婆婆,已经对她产生了偏见?
恋爱和婚姻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本质就在于恋爱的当事人,只有张玉和秦川,而他们的婚姻里,加入了秦川的母亲。
婆媳的相处本就是世间的一大难题,更何况老太太一开始就对张玉有了不好的印象。
人一旦上了年纪就变得固执,老太太没想过改变自己的看法,而是把自己对张玉的不满浸润式地表达在了日常生活里。
她总会挑剔张玉的做法,否定张玉的付出,让张玉感觉,自己在老太太心里一无是处。
而张玉和秦川,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爱情的激情逐渐冷却,摩擦增加了起来。
张玉希望秦川能够在老太太无端指责她时站出来,秦川却认为这只是一些小枝节,张玉不必放在心上。
他对张玉说过,他妈养大他很不容易,再说人上了年纪总会有些碎嘴,这是正常的代沟造成,张玉没必要较真。
听了秦川的话,张玉没有反驳,只是渐渐沉默起来,她不想和秦川争论。
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后,她感觉得到婆婆对自己隐约的敌意,也知道秦川对婆婆的偏向。
毕竟他们是母子,相依为命那么多年。相比起,自己只是和秦川有了感情上的联系,到底是一个外人。
等张玉怀孕后,老太太总算对儿媳看得顺眼多了。那段时间是两人少有的相处和谐的时期。
张玉生下了儿子后,老太太抱着孙子眉开眼笑,几乎都是她在照顾自己的大孙子。
04
更深的矛盾产生于张玉的产假结束后。
张玉提出回去上班时,遭到了老太太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孩子还小,离不开妈妈,她希望儿媳能在孩子大点后再回去上班。
为了让儿媳彻底打消返回职场的念头,老太太甚至装起了病,逼得张玉不得不从公司辞职,回家做起了全职妈妈。
秦川对此没有发言,他一心想着顺着自己的母亲。
他的事业处于上升期,对家里难免照顾不到,妻子在这个时候辞职,正好解了他的急。
秦川表面没说,心里对这个结果却很是满意。
老太太和秦川是得偿所愿了,可是张玉却有了些异常。
她的情绪开始起伏不定,一点小事都会让她紧张发火,她对老太太也没有了以前的耐心,两人之间的摩擦时常出现。
老太太本就对儿媳不太满意,见张玉竟然顶撞自己,她怎么忍得下这口气?
于是她时不时在儿子耳边说张玉的不是,让秦川也心烦意乱。他每天在公司已经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回家后不能好好休息,还要处理这些琐事。
秦川没有耐心分析婆媳之间矛盾的由来,他处理事情的手段依旧简单粗暴,指责张玉,让她向老太太道歉。
张玉却和他大吵了一架,歇斯底里的模样让秦川心惊。她愤怒的咆哮声甚至惊醒了熟睡中的儿子,老太太赶紧进屋去哄孙子。
那天晚上,张玉睡在了客房,孩子则由老太太照顾。
然后,张玉告诉秦川,她要和他离婚。
婚到底是离了。
秦川挽留了很久,张玉都坚决要离婚。不得已,他只能和她去办了手续。
看着在手中的离婚证,秦川一阵恍惚。他和张玉的婚姻到底什么时候有了裂痕,以至于走到了这一步?可他没问,张玉也没说。
关于儿子的抚养,解决得也很快。张玉放弃了抚养权,她没有工作没有积蓄,在争夺抚养权上没有任何优势。
老太太见此,悬着的心彻底落了地。
之后,张玉就离开了这座城市,带着秦川给她的一笔赡养费,去了别处。
一走,就是六年。
期间老太太曾数次张罗着让秦川相亲,但是秦川兴趣寥寥。
老太太心里更是种了一根刺,觉得前儿媳人是走了,却把儿子的魂都给带走了一样。于是,她更加听不得关于张玉的事。
好在张玉离开后,杳无音信,慢慢地,她都几乎忘记这个人了。
05
结果六年后,张玉回来了。
和六年前深陷在家务里的暴躁女人不同,再次出现在秦川眼前的张玉,俨然一副职场女将的风貌。
她提出要见见儿子,一出手就是这个年纪的男孩子最喜欢的礼物。
儿子对于这位从天而降的妈妈迅速热乎起来,几次见面后,儿子已经和张玉亲密无比,张口闭口都是妈。
老太太就是从孙子嘴里得知张玉回来的事。
她心里好不容易消除的那根刺,再次茁壮生长起来。
不过这次,她再没有立场指责张玉,只是会在秦川面前嘟囔张玉当初对孩子不管不顾,如今又回来抢。
小孩子可没有那么多心思,他只知道自个妈回来了,还给自己买了很多礼物,都是爸舍不得给自己买的。
就像他和奶奶顶嘴后冲出家门,也是马上就跑他妈那去了。张玉买的房子离这里不远,也就一条街的距离。
秦川又和老太太说了会话,手机响了起来,是张玉打来的。臭小子果然就在他妈那儿,别扭地说晚上不回家吃饭,他和他妈一块吃。
晚饭后,张玉就把孩子送了回来。
老太太和张玉也就在六年后第一次见面了,老太太心存不满,只一把拉过了孙子,唠叨着说他不省心。
06
张玉和秦川寒暄了几句,就要走。秦川拿了钥匙,说送送她。
两人沉默地下了楼,等把张玉送到小区门口,秦川的嘴唇蠕动了数次,到底没有把话说出口。
等告别了秦川,张玉也叹了一口气,眼神复杂。
几年的相知相爱,让她知道秦川刚才想说什么,但是说出来也没有用,她不会再回去,也回不去了。
秦川是想提出复婚。
他这么多年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张玉,也提不起兴趣和另外的人步入婚姻。在张玉离开后,他才渐渐明白她离开的原因。
无它,她对他失望了。
在他一次次无条件偏向老太太的时候;在他不问来龙去脉就指责她顶撞老太太的时候;在他默认老太太装病、逼得她离开职场的时候……
越细想,他就越心惊于自己的自私和偏袒。
纵然老太太是他母亲,辛苦抚养他长大,但是张玉呢?张玉也是对他付出过满腔爱意的人,为了他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全心照顾家庭的人。
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自己可以坦然接受,还可以横加指责?
而那个曾经开朗自信的女人,从什么时候变得阴沉冷淡,到争吵时的歇斯底里,最后那么坚定地和自己离婚?
自己是把她忽略得多彻底,才会对结果感到措手不及?
要是当初自己能够给她些支持和安慰,他们是不是不至于走到那一步?
07
如今自己竟然想着和她复婚,就连这个想法,都显得可耻。
所以,秦川庆幸自己没有说出那些话,他也知道,他和她之间,再无可能。
至于老太太,年纪越大,秦川对于老太太的心理就越能感同身受,尤其在有了儿子后,那种血脉的羁绊,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偏向和排外。
是以他无法指责母亲对前妻的不满,也明白,那种不满不可能被消除,只会淡化。
可惜的是,他们都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方式去处理,反倒把自己的感情消磨干净了。
如果重来一次,在一切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秦川无法确定,自己会不会选择相同的方式去处理一切问题。
毕竟,人生是没有如果,只有后果的。
08
张玉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她庆幸秦川忍住了那些话。
他们当初的分离已经足够悲哀,她不想对他再一次说出拒绝的话。
她不想让秦川知道,六年前她选择离婚的原因,一个是对他失望,另一个,是她有了抑郁的倾向。那种倾向,差点让她伤害到儿子。
能让一位母亲离开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原因,她的存在会伤害到孩子。在造成可能的坏结果前,张玉一定要离开,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
离开那个给过她美好回忆,也给过她压抑情绪的家后,张玉走了很多地方散心,在每一处,她都感觉自己消失的一部分又回来了。
她定居在了一个天高云淡的城市,全情投入到一份工作中,迅速成长起来。
她庆幸自己没有离开职场太久,很多技能及时升级强化,就能应对职场事务。
但她心里始终牵挂着儿子。
因此趁着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她主动请缨,回到了秦川的老家,见到了儿子,了了自己的心愿。
至于秦川,以后他的身份只剩下一个——孩子的父亲。除此之外,不会再有其他。
可能这就是缘分吧。
张玉想,她和秦川的缘分,起于爱,断于恨,最终犹如烟气,消失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