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机械 » 正文

一年三次大象漫步,52架F35同时升空,中美五代机产量差距在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14
导读

2018年11月19日,同样是驻扎在希尔空军基地的第338联队和第419预备役联队,首次派出36架F35隐形战机参加“大象漫步”展示,除了1架飞机因为故障中途退出之后,剩下的35架F35还同时起飞,在空…

当地时间1月6日,美国犹他州希尔空军基地,52架F35隐形战机同时出现在宽阔的跑道上,场面十分壮观,满满的都是世界大战的既视感。此次“秀肌肉”活动,美国空军派出了第338联队和第419预备役联队的绝大部分战机,而这已经是这两支部队第二次参加“大象漫步”的活动了。

这次拍的照片终于好看了

2018年11月19日,同样是驻扎在希尔空军基地的第338联队和第419预备役联队,首次派出36架F35隐形战机参加“大象漫步”展示,除了1架飞机因为故障中途退出之后,剩下的35架F35还同时起飞,在空中拍成了壮观的雁行阵。

第一次大象漫步有36架F35A参加

而在2019年5月,美国海军第501战斗机攻击训练中队也在博福特基地派出了20架垂直起降版的F35B隐形战机,摆出4个纵队。虽然其中几架飞机是被拉来凑数的英国皇家空军的F35B,但是其规模依然震撼人心。

20架F35B大象漫步

比F35“大象漫步”更震撼的,是它的产量。据洛马公司最新的报表显示,2019年,F35战机实现134架的交付数量,超额完成原先预计的131架的目标。而从2011年至今,F35三个型号的总交付数量已经达到491架,此外还有数十架白机身正在产线上。F35的生产速度,足可以称得上“恐怖”二字,让我们望尘莫及。

F35的生产速度能够称得上恐怖

相比之下,歼20的产量虽未公开,但是从2017年服役至今,只不过在二三十架的水平,与F35的产量相差甚远,那么导致中美五代机产量如此截然不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怎么才能迅速提高歼20的产量,达到可以和F35抗衡的规模呢?

中美五代机产量差距到底在哪里?

首先,制约歼20产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发动机。无论是俄罗斯的AL-31系列,还是国产的涡扇10系列,每年的产量不过一两百台。这一两百台发动机不能全部给歼20,苏30、苏35、歼10和歼15、歼16要占用大部分,剩下的四五十台才能分配给歼20。而且这些战机除歼10之外全部采用双发设计,两台发动机搭配一架战斗机,F35则是单发设计,这一下产量就去掉了一半。

中国的战机大部分是双发设计

其次,虽然我国新型战机的总装已经使用了“脉动”产线,能够像汽车产线一样实现流水线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相比洛马公司在沃斯堡的总装厂来说,仍是小巫见大巫。F35仅在沃斯堡的总装线,就有近10条,而且在日本、英国、意大利还有类似的总装线,这背后都是西方各国巨额的投资。

L15脉动生产线

再次,就两国航空工业的生产效率和水平来说,我国仍处于落后地位。我们以英国罗罗公司的一个航空发动机总装厂来说,为了让吊车位置、产线布局达到最优化,他们就用了仅50年的时间去调整,而50年前,我们才刚刚迈入喷气式飞机的门槛不久,所以这中间的差距,可能还需要用50年去追赶。

L15脉动生产线

不仅是产线的布局,而且在零配件的供应渠道和库存等方面,我们和西方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差距越来越大。以往,我们的战机零配件生产都是指定相关行业的国企进行的,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良品率低,只有从枭龙和歼20开始,我们才打破这种大锅饭,将零配件供应渠道外延到航空工业以外的企业,甚至是民企中去,但是这种状态的改变不过数年之久,要想由量变发展到质变,还需要时间的考验,所以歼20的产量并不能一下爆发出来。

歼20很多零配件来自民企

当然,最重要的是目前的歼20还不是完整状态,由于没有装备标配的涡扇15发动机,很多技术指标并没有完全实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像F35一样进入全速生产状态。等到未来歼20安装涡扇15发动机之后,它的生产速度会是目前的数倍,面对F35的数量差距就会不断缩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