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近,张士堂用手挠了一下长满花白头发的头皮,又低头用手剥着经过挑选的花生,这是留着明年春上种的花生种子,“唉!娃子们又大了一岁,这婚事还没着落,这该死的信贷员,把我们一家人害苦了。”
这是2018年3月14日网上的一篇帖子:
在河南省新野县新甸铺镇白龙村的一对夫妇一辈子的积蓄,都存到村里的信用社信贷员那里。信贷员在的时候。说得很好,可是现在信贷员死了,春节这对夫妻的儿子回家。儿子回家要结婚,夫妻俩到信用社拿着这样的存单,信用社说,不能取。你在哪儿存的,找谁个。可是信贷员现在死了,夫妻俩找信贷员的老婆去拿钱,信贷员的老婆说没钱。到这时候,才知道信贷员拿着夫妻俩一辈子的积蓄,放高利贷。现在因为信贷员的死,钱也要不来,夫妻俩急得要死。现在夫妻俩都不知道怎么办是好。这对夫妻俩一辈子只知道干活,这一辈子的积蓄都有二三十万,可是,因为信贷员的死,这笔钱可能要打水漂了。让这对五六十岁夫妻俩每天都是以泪洗面。望有责任的领导关注。不要让这老俩口每天都以泪洗面。看着都让人心疼- 来自新野贴吧。
我的血汗钱谁来负责?
杨某会死后,张士堂去他家催问存款一事,杨家人说:“县城卫校后面有一座房屋可抵给你们。”可第二天就变卦了,张士堂只好把杨的妻子,两个儿子,和新甸铺信用社作为被告起诉到法院,在法庭上,杨家人说:“不知道原告在杨某会处的存款。”新甸信用社辩称:“我社并未收到原告方所称的存款。”
张士堂认为“我辛辛苦苦挣得血汗钱,从2014年到2017年分多次存到你信贷员那里,原本用来给儿子购房结婚的,现在都不承认存款下落了。”
2018年10月16日,新野县人民法院判决:“被告新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新甸信用社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原告张士堂23400元及利息。”
新甸信用社不服一审判决,上诉到南阳中级人民法院,中院维持原判,信用社又上诉到河南高院,高院让中院“重审”,截止12月16日,张士堂还未收到中院的再次判决。
在张士堂家采访,他妻子说:“我胳膊断了,都舍不得去医院,用土方法治治,现在落个后遗症,干不成重活,大儿子36岁,小儿子32岁,都得买房子,才能定亲,这两娃让信用社给耽误了。”
在白龙村走访,村民说,杨某会是多年的村信贷员,存款、取款一直在他那里办理,每年的各类农业补贴款,也在他那里领取。
无独有偶,在2019年6月份,同为新野县的施庵镇万庄村,村里老信贷员用假存单,骗取村民上千万存款跑路,让村民治病无钱,有苦难言。
新野县信用社管理的混乱,从以前媒体报道出来的实例可见一斑。2019年9月26日,新野县农村信用社改为了新野县农商银行,在欢天喜地的开业盛典上,又有哪个官员听到了白龙村、万庄村存款农民的疾苦声?
来源:黄河水在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