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还是我,《从头开始》的制片人沈沁。在这篇里,关于头发的事可不止我一个人在碎碎念了,幕后工作人员和我们的拍摄对象都有话说,所以,你可能会看到人物出现最多的手记。
每个人大概有 10 万根头发,它们总是掉了又长出来。每次望着浴室里团在一起的头发时,我在想这些脱离了我的头发,它们的命运是什么?我总是有些不合时宜的好奇心。当它们还在我头上的时候,我就老是折腾它们,染或者烫都是大项目,三不五时还会扯扯发尾分叉。我坦白,是这些头发让我看起来不错。而在我进入到《从头开始》的制作,开始研究头发,除了变美,人们对于头发的认识比我想得要多和深。
我们的拍摄去到了日本、美国、牙买加,见到各式的发型和人,跟他们交流下来,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很性感(smart is a new sexy),尤其是 Nina Utashiro 和 Jeana,可能是同为女性的缘故,我会觉得她们非常有力量,是那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力量,勇敢无畏。
在《我们的浪潮·从头开始》下集中出现的人物,虽然最后落在 Z 时代的青年人上,但其实片中出现的人物,无论 Y 时代还是 Z 时代,都有强烈的共性,他们自己有着一套完整的逻辑体系,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对世界有自己的审视角度 —— 这就是那句每个人都在说的 “坚定做自己” 的意思。
我在拍摄中摘录下了一些他们对于发型的看法,是我这趟旅程的收获,也拿出来给大家品品。
Ryon Wu:我父母那一代人,从我记事起就一直在餐馆工作,但我们这代人,大家都在做各种不同的事情,人们对于多样性越来越宽容了。
Tomi Kono:转变的过程是美妙的,人们不再抗拒去变成另外一人。头发赋予了人们更多的可能性,如今的人们想要更多的面孔。
Thirteen13:你可以束起你的长发,你也可以剪短,你可以通过不同的发型去改变你的公众形象,但你始终是你自己,这终究不会改变。
Jeana:我终于站在大众前去直面我的脱发症并且为之发声,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希望此举可以激励想成为模特的女生,或者能影响正在受发育期困扰的女生,或者说那些从来没有意识要 “做自己” 的人。
右边是 Blasia, 左边是 Miss Shumai
Blasia:对我而言,我的头发意味着很多。因为我的头发是我混血身份的象征,时刻提醒着我,血液里流淌的一部分,来源于我的日裔母亲。
Miss Shumai:它不仅仅是让你觉得美丽,更让我切身感受到,我和我的传统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Aman:头发是证明我存在于此这么久的证据,它将伴随我的一生直至生命的终点。
虽然这些话给我不少感触,但在折腾头发上,我还是缺乏勇气,更早时也不太清楚自己,有些人云亦云。念书的时候我尝试过漂头发,以为这样让自己显得更洋气,出口转内销,回去骗骗家乡父老,算是彰显自己成功踏入西方社会的第一步,结果假期回家直接被家里人二话不说拎去理发店给染回来……现在的黑长直,看似中规中矩了不少,但容易打理,也更适合自己。
团队里的小伙伴们对于发型和头发也大不一样,至少看上去是这样。于是,我探究了一番他们的发型史和他们对折腾头发的打算,并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回答。
剪辑师 Olaf Woldon:在制作这部纪录片之前,我知道头发在某些文化中很重要,但我从来没有想过它有多重要。Sakura 的故事提醒我,你的头发和人们对你的看法是一样的,会一直伴随着你的生活。我想过有一天尝试点高端假发,看看这对我有什么影响,也许会迟些,但现在可不成,剪辑师哪有时间做头发。
摄影师 Htat Lin Htut:我从小就很注意自己的发型。当时,我知道不同的发型会完全改变了别人对你的看法。这次的拍摄很好地告诉了我们,发型对如何展现自己的文化和社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趣的是,“文化挪用” 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是如何被看待的,我认为它们是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只要你知道一定的历史和它代表的意义,不论你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你都可以拥有想要的发型。但说到自己的话,我只给自己的寸头染过三四次颜色。
我的《从头开始》告一段落了,就别让我总结了,再说还是那句,独立思考,坚定做自己。乔治·艾略特的常言道,It‘s never too late to be what you might have been.
有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一辈子不剪头发的锡克教徒,青春期就患上秃头症的超模,他们截然不同的生活中,又有某种相似的精神支撑着各自的人生。《从头开始》下集中,Lexie 和各种不同发型的人们聊了聊他们的故事,点这儿 来看看。
* 图片均来自剧组
// 作者:沈沁
// 编辑: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