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沉淀,我们只是不再慌乱。
01
你有中年焦虑吗?
新年第一周,嫣然基金举办的跨年晚会上,王菲搂着女儿李嫣一起蹦迪,看到动图的那一刹那,我真的跪了。
网友也炸锅了:不敢相信王菲已经50岁了,这也太有活力了,像20岁的小姑娘。
我们是在羡慕王菲会蹦迪吗?
不是,我们羡慕的是,她老也老得舒舒服服放放松松,想蹦迪就蹦迪一点也没有心理包袱。
都说30岁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
刚过而立之年的我们,已经厌倦了身边的大事小事,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式的活着。
做什么都觉得提不起兴趣,每天只觉得很累。
我一个朋友这样说:“别说出去嗨,而我稍微熬个夜就腰酸背痛,能有一天孩子不哭老公懂事上司不催老人不生病,一觉能睡到自然醒的日子,我都心满意足了。”
心里太酸楚,不能想太多。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和阅历不断沉淀,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得成熟,我们本应活得更加从容通透。
但养房养车养娃的中年人,生活所迫不能犯错的中年人,容颜老去体力不再充沛的中年人,俨然成了年龄焦虑的主力军。
我们会格外在意随着衰老而来的“青春不再”、“身材走形”、“身体功能下降”、“工作能力下降”,并且格外怀旧。
于是我们会特别羡慕王菲这样的人,可以从容面对老去、老得放松,积极热爱生活。
“老得放松”和“老得焦虑”是两种人群,之所以活得天差地别,只因心态不同。
02
为什么随着岁月增长
我们会失去活力?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老了,是我们觉得自己老了。
英国一家保险机构曾做过一份全球调研,关于老去。
结果显示,中国45-54岁的人中有一多半都认为自己已经老了。
我一个40岁出头的朋友,逛街从来只买黑白灰,因为她觉得她老了,穿这个颜色更显稳重,接送孩子不会被别人说闲话。
更扎心的是,年轻人的东西学不会了,有时听不懂办公室里的小年轻在说什么,跟孩子聊天也会有代沟。
这种孤独、没用的感觉,让我们更加觉得自己老了。
就算身边人一直在说“这件衣服真显年轻”“你今天脸色真好”。
我们自己也会否定自己,觉得自己老了,再也不可能再像年轻时一样自由地活着了。
40岁的周迅会格外在意,人们吐槽她在《如懿传》里脸崩了。
她在采访中特别难过地说:
我从没想过“老”这件事,有一天会离我这么近。
人的心理动机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
我们对抗的是衰老本身吗?不是,我们对抗的被时间磨平棱角的见怪不怪的自己。
一旦意识到自己“老了”,活力就像被堵住一样。
我们羡慕20岁的年轻人活力四射,却忽视自己体内也有活力。
我们在意“衰老”带来的副作用,却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
我们只是很难接受老去的自己。
03
我们的活力很强大
只不过要学会释放
发展心理学家注意到,大多数老年人会带着一种“成就感”回忆自己的生活。
这种感觉从成年的最初几年,也就是奔三的时候就稳定了。
那些随着衰老迹象增多,越来越感到悲观被动、自我怀疑、性恐惧的人,成年之处的“成就感”就不足。
要么为自己年轻时做错的事遗憾万分,要么嫉妒现在的年轻人活力四射。
George vaillant追踪观察了95个高智商男性,从大学毕业到四十不惑,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混得最好的人,从中年就开始“再生力任务”:关心自己、关心孩子、关心他人,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回忆过去并感到自豪。
混得不好的人,年近半百也依然活在懊悔里,总想着过去有多美好,现在有多糟糕,做梦都想回到20多岁的年轻时候。
每个人都渴望重回年轻,可这不代表衰老会让我们失去活力。
George把“再生力”定义为:成年人建立起心理健康的感觉,以弥补对年轻的渴望。
比如:选择能够在情绪上给自己提供较大支持的朋友,业余时间多陪孩子一起玩耍,人际交往中懂得体恤他人,独处时喜欢回忆过去并感到自豪。
“再生力”是我们衰老过程中的活力源泉,它不同于年轻时原始的活力,更接近一种再生性活力:
我渴望年轻,但我能在衰老过程中,找到替代青春的东西。这就是“再生力”。
其实衰老最大的问题,不是被抛弃、被冷落,而是堵住活力释放的渠道。
光是“意识到衰老”这件事,就像催眠一样让我们“老了”,我们害怕看着自己一天不如一天,干脆把活力统统收了回去。
人到中年,活力减退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但过分怕老、压抑活力,不但无法让我们“愉快的老去”,反而会让“再生力”减退。
因为我们搞错了“释放活力”的意思。
04
释放活力,从容老去
中年人的活力如何释放?
①释放活力意味着不压抑,活出真实自己
我们体内有旺盛的活力,当我们从社会角色中跳出来,沉浸在“做自己”或者回忆当年的自己时.
那种自豪感可以驱动我们重新燃起生命的激情,去做一切我们热爱的事情。
这和年龄无关,只和再生力强弱有关。
②释放活力需要走出舒适区,重拾理想
老年人渴望安稳,但那只是对于期盼原始活力、等待激情冒出来的人。
“再生力”强大的人不会把改变当成“不安稳”,他们只是在重复年轻时憧憬过的事情。
③释放活力意味着对外界的接纳和信任
王菲离婚两次,生育两子,无论别人怎么争议,就是活出自己。
可这不代表她不重视他人,相反,王菲非常懂得照顾身边人的感受。
她不但能和自己的孩子打成一片、一起蹦迪,还能和前男友、前夫、前夫的前女友打成一片。
她内心强大的包容与信任,使她享受与身边人维系感情的过程。
评论里有人说,王菲都一把年纪了,还这么孩子气,一点也不端庄。
但是不赶时髦,不玩年轻人的东西、学着端庄优雅从容……就能让你老得慢一些吗?
国外DJ老太太80岁学打碟;张曼玉60岁玩摇滚乐;抖音上惊艳的旗袍阿姨们,无一不在告诉我们:
16的活力,是释放天真;30岁的活力,是享受老去。
这就是中年人的活力,我们依然不急不徐地热爱生活,只是不再慌张。
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
爱自己想爱的人,用心维系和家人爱人的感情;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让过去的时光成为自己的宝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