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馆“荧惑不惑”火星探秘展览2021新年重装再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42
导读

新年伊始,由北京天文馆原创策划的《荧惑不惑——火星探秘展览》近期重装开放,更新内容包括最新登陆火星的洞察号着陆器传回的着陆点天气信息、迄今唯一仍在工作中的火星车——好奇号、3D打印技术制作的未来火星基地可拼装…

新年伊始,由北京天文馆原创策划的《荧惑不惑——火星探秘展览》近期重装开放,更新内容包括最新登陆火星的洞察号着陆器传回的着陆点天气信息、迄今唯一仍在工作中的火星车——好奇号、3D打印技术制作的未来火星基地可拼装模型等。

图1 “荧惑不惑——火星探秘展”2020新年重装开放

洞察号火星探测器于2018年11月26日成功着陆于火星上的埃律西昂平原地区——火星赤道附近,以研究火星内部为主要任务,这对研究火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不过,洞察号并非是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火星车”,而是一台着陆器。洞察号除探测火星内部之外,同时捕获所在地的天气信息,并发回每个火星日的天气。截至发稿时,洞察号已经在火星表面经历超过390次日出和日落了。

最新着陆的火星探测器“洞察号”及其采集的着陆点天气信息

尽管洞察号并非可移动式的“火星车”,然而火星表面当前仍然有在工作的火星车——好奇号。自2019年2月NASA正式宣布放弃唤醒机遇号以来,好奇号成为火星表面迄今唯一仍在工作的火星车。当然,好奇号也许不久便不再“寂寞”:按照计划,中国将在2020年适时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力争一次性实现对火星的“绕”、“落”、“巡”探测。其中“巡”即说明着陆器或其释放的探测器可以在火星表面实现移动探测——火星车。

图为 好奇号火星车

截至目前,人类探测火星已经达到46次之多,今年又将迎来火星发射的“窗口期”,预计新的火星探测器将踏上奔赴火星的星际旅行。在《荧惑不惑》展览中的“未来火星基地”展区,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任意组装这些全新开发的3D打印基地拼装模块,建造自己心目中的“火星基地”。当然,一个科学而完整的火星基地要复杂得多,但是基本的原理是相通的,核心工作舱、居住舱、能源舱、飞船、制氧舱、制水舱等。3D打印的模块在前期的严格建模控制下,可以做到十分精准,避免了手工的制作偏差,其质量轻盈、易于组装、抗摔性强,表面张贴的标签凸显了其功能,不仅组合方式多样、趣味性十足,还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图4 基于3D打印技术制作的未来火星基地拼装模块

这个寒假,可以带着你的孩子来北京天文馆A馆东展厅,观赏和体验升级版的火星探秘展览吧。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