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整点电影(hizddy)
年末。
国产影视圈成了古装剧的天下。
7.9分的《庆余年》,编剧王倦改编的原小说剧本堪称一绝,终于不把观众当傻子的国产剧,让人欲罢不能。
7.3分的《鹤唳华亭》,台词考究,演技到位,细节经得起推敲,神仙爱情的口碑稳得狠。
6.6分的《大明风华》,高级质感的古装大剧,虽然嘈点较多,但还是可看。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
以上三部说是权臣谋略,其实都在暗戳戳的谈恋爱……
但,说到古偶。
扒叔更服年末上的这部新剧。
堪称三无,没啥热度,没啥话题,没啥流量。
不夸张的说全剧几乎一半以上都是槽点,却稳当当的拿下了豆瓣7.5。
要扒叔说。
怪它将不要脸表现的更“高级”——
《锦衣之下》
小说改编,蛰伏了两年才播,被粉丝称为“遗珠巨作”。
这剧本该有爆的潜质。
主演都不是流量,且演技尚佳。
男主任嘉伦,《大唐荣耀》中眼波流转的“苏”让人一见钟情;女主谭松韵,软萌长相,一颦一笑都娇俏可爱。
配角,也都是靠谱的老戏骨。
李诚儒、刘威、李勤勤、丁勇岱……一个眼神不明觉厉。
可就在播出后……
扒叔明白了,这剧只有演员能看。
如果只是烂就算了,毕竟古偶的烂剧也不少。
让扒叔失望的是,《锦衣之下》,几乎集齐了90%古偶的通病陋习。
保证你全都见过。
01
皮相,粗制滥造
《锦衣之下》第一集,男女主初见时,弹幕的反应和扒叔一样震惊——
男主这陀螺式出场方式,是什么鬼啊?
一个镜头就让扒叔笑出了声。
但这只能代表武指品味非比寻常,接着看下去才能发现,它的粗制滥造根本超乎你的想象。
对一部剧的观感,首先是在皮相。
简陋是许多人谈到《锦衣之下》的同感。
完全不必拿特写的镜头来表现,仅看这几张扒叔随手截的剧照,就一目了然。
浮在水面上的游船,就像是从哪本日历上抠下来的。
竹叶,桃花,假的不能再假,在照相馆租来的都比这个真。
还赶上了一波潮流末班车。
五毛特效绿幕抠图技术,彷佛是上个世纪的电视剧。
远景是这样的,ps入门技术。
切到近景,背景完全虚化,人物就像是复制粘贴的。
极为敷衍的抠图背景图,几乎充斥着每一集。
而看似真实的布景更是一言难尽。
充满悬疑惊悚风的机关暗道,仿真度极低的骷髅,麻绳破布制造的诡异场景,这真的不是在哪个密室逃脱场馆里取景的吗?
而后穿过密室,男女主再次回到了风起云涌的船上。
注意看。
此时的情景男女主还在船上,背景色是雾蒙蒙的黑夜,模糊一片,完全看不清是什么。
下一镜头,女主就进了海里。
同样的色调,要不是吐出来的水泡,扒叔还真的分不清这是船上还是水下。
但这还不算什么,你永远想象不到这剧到底能简洁到什么程度。
在之后的剧情中,男女主被幻境所困,一个接一个的幻象就这样以ppt的形式转场过渡了。
看得人云里雾里,真是错过一秒就不知道怎么来的。
(即使没错过也看不懂咋回事)
若说这种粗陋可以用经费不足来当作借口。
那剧中无处不在的bug,就是在完全鄙视观众的智商了。
有这样一幕。
剧中场景是深夜,女主和男二私自前往嫌犯家中查案,这时男主悄然而至。男二听到脚步声,于是燃起蜡烛上前查看是何人前来。
且不说偷偷摸摸的时候来陌生人,还点亮蜡烛这个事有多蠢多不合理,就说说这屋子里亮如白昼,完全也不像是深夜啊。
仔细点都能看清人脸上的毛孔,那蜡烛微弱的光真是一点用没有。
夜间查案,能不能走点心?
再看这价值连城的珍宝,古董瓷器。
无论是花纹还是质感,看上去甚至还不如有钱人家的酸菜缸,一副宫中夜壶的即视感。
更别说莫名其妙出现与剧非常不和谐的BGM,以及男女主让人出戏的配音了。
整部剧的观感,让人感觉像是随意找了个景区穿上古装就拍了部小成本剧。
纵观市面上的影视剧。
服化道差的有,抠图敷衍的有,五毛特效的有,配音出戏的有。
能集齐所有缺点于一体,还真是罕见。
但。
这只是皮相,判定一部剧的好坏,还要扒开这层皮,看看里面那层的骨肉。
02
骨肉,侮辱智商
在这,要强调一点——
《锦衣之下》,标榜着的是古装爱情悬疑剧。
故事简介是这样的,讲述了奸臣当道的明朝嘉靖末年,锦衣卫陆绎(任嘉伦 饰)奉命调查扬州修河款失踪案,得到六扇门女捕快袁今夏(谭松韵 饰)协助,二人就此结为甜蜜冤家,却意外卷入重重阴谋的故事。
而事实上是这样的。
在扒叔看来,它更像是穿着古装借着假悬疑强行谈恋爱……
角色人设,故事剧情完全经不起推敲。
女主袁今夏,身为六扇门第一女捕快,出身于市井,天性爱财但取之有道,天赋异禀基本上啥都会。
酒楼打架抓犯人,青楼调情弹箜篌,查案验尸玩追踪,智商超群改手铳。
十项全能型选手,可一遇到这陆大人便技能全消。
站都站不稳,开始狡猾(脚滑)了。
基本两人同框场景,必有肢体接触。
要说这古代不是男女授受不亲吗,可这编剧为了让俩人强行在一起,毫无道理的就抱上了。
就连男主都忍不住吐槽,抱够了吗?
而女主平日里果敢机敏的个性,在编剧的改编下又变得胡搅蛮缠了。
袁今夏出现纰漏。
六扇门的令牌被贼人设计调包偷走了,对方还试图劫狱。
犯了这么大的过错,按常理说该是承认错误,再有理有据证明自己清白。
结果她被询问几句就先发火了,还认不清事情严重性的直接承认了。
编剧为了制造矛盾而制造矛盾,这就有点不合理了。
活生生将一完美女主变成了玛丽苏傻白甜,一言不合就使小性子。
再说男主。
锦衣卫指挥使之子,有钱有势,就是现代的富二代+官二代。
但他又不是那种二世祖,倒是有些本事在身,城府颇深,能力极强,还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
完全就是披着锦衣卫外衣的霸道总裁。
可一遇到女主就乱了阵脚。
敏感心机重,结果遇见女主假冒的青楼姑娘也完全不设防,轻易就中了迷药被盗了办案关键证物。
女主在泡汤时遭人劫持,他赶去相救将坏人打晕,结果遇见了来找东西的人,为了隐瞒此事他非但没躲起来,倒是跳进汤水里和女主一起泡。
为了暧昧而暧昧,编剧有点太着急了吧。
再说到悬疑。
扒叔是一点没看不出来悬疑在哪,查案几乎就是辅助男女主恋爱的工具。
因办案而刻意制造的联系,因查案而设计好的暧昧情节,因破案而对彼此产生的心动。
就连男主安排女主调查的紧张镜头都是一闪而过,关键的点在于暴雨回来的路上捡了只野猫,男主前来打着伞接她回家。
观众只能自行洗脑。
只是来嗑cp的,剧情不重要,案情不重要,细节不重要。
说白了,看这剧完全不需要用脑子。
过度较真只会自寻苦恼。
这古装剧的通病,借着一切理由谈恋爱,管它剧情逻辑能否自洽。
要甜,不要脸。
而几句话就可说得清的剧情,硬生生被拖长至55集。
又暴露了一大问题——注水。
03
灵魂,可惜浪费
《锦衣之下》的诟病肉眼可见。
打开豆瓣短评,这些缺点也是多数人被劝退的原因。
“真的是太失望了”
“可下饭一看但绝不是精品剧”
而唯一能看得下去的,也是扒叔在开始所说的:
演员。
古偶剧的灵魂在于人物。
演员浮夸瞪眼式的演技我们见的太多了,尤其是在古偶剧中,简直就是灾难。
这一方面,扒叔在看之前也担心过。
但这两个演员没让人失望。
《锦衣之下》“高级”的不要脸在于,它选择了两个最合适的演员来掩盖其他的bug。
虽然还是老套路。
但演员对感情的演绎,还是让观众甜而不腻。
比如, 陆绎的霸道总裁。
高冷而不面瘫,傲娇而不邪魅,满是苏点却毫不油腻。
感情历程几乎完全通过眼神展现。
初见女主时眼神中的狠,完全的冷漠无情,毫无任何温柔。
有所交集后对女主的不屑,眼神中的鄙夷都快溢出来了。
再到对女主有些心动时,看到女主被他人背着,那慌乱又无法自控的醋意。
眉头逐渐向中间聚拢,眼神也变得带着丝怒意。
还有关系近一步,那极其撩人的一幕。
带着丝戏谑又一副调戏得逞,还有点儿欲的眼神,简直就是在用眼神开车啊。
而女主,则是深知自己 有多甜。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谭松韵的脸,本身就自带着古灵精怪的灵动感,她做什么事都能不让人讨厌。
而她,也极为懂得如何发挥自己面部的长处。
直接的“笑脸”。
不刻意不做作,笑容自然而然的咧开放大,开朗一笑足以甜到观众心里。
但。
即使再多人的真香,也必须承认,这部剧浪费了好演员。
《锦衣之下》,它给自己包裹了一系列外壳,以此来跳脱出单纯古偶剧的空洞。
却不知,繁琐越多,缺陷越显。
剧情逻辑不通,人物设定跑偏,充斥着抠图注水的老毛病,怎么看也难夸出口。
这个剧,除了主演的演技和颜值高于一般甜宠剧之外,扒叔几乎找不出什么安利点。
毕竟这不是几年前了。
在影视寒冬的刺激下,不少影视剧都在吹毛求疵的“拼”。
剧本不行的就努力变精致。
精致有余的再细打磨剧本。
现在的影视作品,都要由观众审判。
什么时候才能明白?
所谓影视寒冬,就是一场优胜劣汰的挑战。
不是言情剧不够牛掰,而是这种粗制滥造的陋习早晚会被淘汰。
正如《锦衣之下》这样的剧,终究是要退出市场。
这里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