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觉得妙玉是个最难以理解的人。最初以为她真的高洁;后来觉得她以为别人是俗人,其实她自己才真的难以免俗;现在,只觉得妙玉做作和可恶。借用李纨的一句话:“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
其实,大约我们有些人心里就住着一个妙玉。
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人到了栊翠庵,妙玉倒是迎接了,可是她奉给贾母的茶,是用往年攒下的雨水泡的。在贾母面前,妙玉倒是言语得体,举止舒展,笑颜以对。可转脸和宝钗、黛玉回到耳房里喝茶时,只因为黛玉问了一句:“这水也是往年的雨水吗?”就被妙玉一阵冷笑:“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淳,如何吃得?”
原来,方才妙玉当着众人的面恭恭敬敬送给贾母的茶,是“吃不得”的雨水所泡。既然吃不得,怎么还要奉给贾母呢?
妙玉住在大观园里的栊翠庵,最初她进贾府前,认为贾家这样的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还是贾府的太太王夫人特意下了帖子给请来的。可从她进贾府一直到最后,究竟是贾府以贵势压着她,还是她仗着自己的身份压着贾府呢?她连贾家的老太太都不放在眼里,前脚拿着吃不得的雨水泡的茶献给贾母,后脚立刻把黛玉贬成俗人,当着贾家老太太孙子和外孙女的面,说刚刚给老太太奉的茶吃不得。怎么看都不觉得是贾府压着她,相反,供着她的贾府,只怕上上下下没几人能被她正眼看待。她煮的茶,还真没几个人真正吃得起。
妙玉用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盛了递给贾母的茶,贾母才只吃了半盏,就给了刘姥姥,要刘姥姥尝尝这个茶。刘姥姥接了来,一口就吃完了。不懂品茶的刘姥姥还说这茶淡了,再熬浓些就好了。众人只是都笑起来,妙玉在一旁,只怕是用尽了鄙夷嫌弃的眼神直视着这个她完全看不上的贫婆子吧!
不一会儿,栊翠庵里道婆收了外面的茶盏来,妙玉命把那成窑小盖钟的茶杯放在外头,宝玉会意,知道她是嫌弃刘姥姥用过那茶杯子,把茶杯弄脏了。所以他走之前对妙玉说:“那茶杯虽然脏了,白白扔了也可惜。不如就给那贫婆子,她卖了也好过日子。你说可以吗?”妙玉虽然答应了,但答应得不情不愿的:“也好。幸好那被子是我没用过的,如果我用过了,我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给她。你要给她,就快点拿去吧。”
贾母有兴致来到栊翠庵,又是贾府身份和地位最高的人,她理应是妙玉的座上宾,刘姥姥是她带来的客人,妙玉如果知道不看僧面看佛面的道理,就应该给到刘姥姥一点尊重。可这妙玉还是这样放诞诡僻的个性,自视甚高,完全看不起别人。
看到这里,不禁为外面兴兴头头跟着贾母赏风景的刘姥姥心疼。她不过是从贾母手中接过一只杯子,将贾母喝剩下的茶水一饮而尽,就被妙玉无端端地如此厌弃,那情势仿佛水火不能相容,势不两立,究竟刘姥姥又做错了什么呢?
孤身一人,只带着两个老嬷嬷和一个小丫头住进贾府大观园里的妙玉,其实还是被贾府所豢养着。她除了随身携带的那些文玩古董,除了满腹的文墨之外,大约也算一无所有。也许,正因如此,她才有鄙视刘姥姥的资本和勇气。没错,这个乡下婆子,没有知识,没有见识,不懂品茶,言谈粗鄙,举止可笑,可是妙玉就因为这点,就恨不得和刘姥姥拉开最遥远、最清白的界限了吗?“如果我用过了,我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给她”,这话里的意思,是一定要让一切和她有了沾惹的事物,都和刘姥姥有最彻底的分别。
修行之人,不会不知道“世法平等,无有高下”的道理,可是在妙玉这个修行人这里,她高己卑人到几近狂傲的地步,为了标明自己和一个乡野婆子的天差地别,她宁可把婆子吃过的杯子给砸碎了。试想,那天妙玉真的到了判词里所说的“终陷淖泥中”那一刻的时候,她内心对自己的嫌弃、怨愤、憎恶、鄙厌,一定无以复加到足够毁灭她自己。
作者:红楼夜思。欢迎关注本号:红楼夜思。从书里,看更广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