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航空发动机的问题,我们讨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虽然现在中国的“太行”发动机已经开始量产,但在大型航发上,目前还没有摆脱对国外发动机的依赖。
根据俄罗斯方面公布的消息,从2009年到2020年,中国一共从俄罗斯采购了463台航空发动机,主要是D-30KP-2涡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是运20和轰6K等大型特种飞机的必需品,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战机的产量。
我们先来看一下,D-30KP-2发动机的具体情况。
这种发动机是俄罗斯在D-30KP航发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在高温和高原条件下的性能比较突出。它的最大起飞推力为12.5吨,能够在2000个小时内正常使用,超出时间就要翻修,目前俄罗斯将这种发动机主要应用在伊尔-76TD等大型运输机上。
中国曾经引进过伊尔-76TD等型号的运输机,或者直接一点,中国在研制国产运20的时候,也难免参考伊尔-76的设计,鉴于中国的国产航发还在路上,所以我们也在运20运输机,甚至是轰-6K上使用了D-30KP-2发动机。
在引进上,中国先是在2009年引进了第一批,数量为55台,2011年交付完毕。当时,运20还没有首飞,所以这批发动机很可能都用在了轰-6K的生产上,一架轰6K需要2台发动机,如果加上备用发动机的话,这批引进的D-30KP-2大概可以制造20-25架轰-6K出来。
第二批引进是在2011年,数量为184台,到2015年交付完毕。2013年运20首飞,但这批发动机大部分应该还是用在了轰-6K的生产上。第三批引进是在2016年,数量为170台。第四批也是在这一年,等于说加购了54台。第三批和第四批计划在2020年交付完毕。
正是在这463台俄罗斯航发的支持下,中国运20运输机和轰-6K才实现了量产。然而,一架运20需要4台D-30KP-2,中国需要的运20及其衍生机型估计有好几百架,所需的航空发动机远不止1000台。一直依赖从国外采购发动机,无论从经济上还是自主能力上,都是不能接受的。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中国国产航发何时能够取代D-30KP-2,也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大型航发和战机使用的航发还有很大区别,目前已经量产的“太行”发动机,包括即将研制成功的涡扇-15发动机,都无法满足条件。按照国外媒体的报道,中国有可能正在为运20和轰-6K等大型飞机研制一种名为“涡扇-18“的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是在D-30KP-2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以实现完全替代。此外还有“涡扇-2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处于研制状态。
至于国产大航发的出现时间,则要等到2021年以后了。
平心而论,航空发动机的研究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然而中国研制航发的历史也不短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投入了研发,到现在也有半个世纪时间了。对于中国航发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但也应该寻找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