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爱因斯坦曾说_古人早就发现了相对论。这话是真的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93
导读

发现狭义相对论时,我还只是伯尔尼瑞士专利局的小职员,我没有助手,所有的计算和研究都是我一个人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因此,见证这一伟大发现“分娩”的只有我和我的太太。 喝完咖啡后,我走到钢琴前开始弹奏起…

爱因斯坦作为犹太人,对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同情,除了因为中国人和犹太人一样,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绵延的文化传统外,另外,中国还是19世纪30年代少有的愿意接受犹太移民的国家,这让爱因斯坦特别感动。

爱因斯坦等在上海梓园合影。前排右起:于右任、王一亭、爱因斯坦(第四)、爱尔莎(第六)

1922年11月13日上午10时,爱因斯坦乘日本船“北野丸”号抵达上海,上海科学界热情接待了爱因斯坦夫妇,请他们到上海“小世界”听昆曲,接着又游赏了城隍庙、豫园和主要街道。

电影剧照,1922年,爱因斯坦夫妇在上海八埭头访问时获悉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讯息

爱因斯坦夫妇于次日凌晨仍乘原船往日本。根据当时的报纸记载,尽管只有短短一天,爱因斯坦夫妇还是陶醉于上海的美景、美食和烟草。爱因斯坦曾就他到上海的感想讲到:“余第一次前至东方,极为欢喜,有许多惊异之闻见。此间理想之气候,澄清之空气,南方天空灿烂之星斗,皆使余之头脑得一难以消灭之印象。此种印象,余将永不忘之。”

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最伟大的发明,有关自己是怎么发现相对论的,他这么说:

发现狭义相对论时,我还只是伯尔尼瑞士专利局的小职员,我没有助手,所有的计算和研究都是我一个人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因此,见证这一伟大发现“分娩”的只有我和我的太太。

某日早上,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穿着睡衣下楼吃饭,太太觉得奇怪,就问我为何一直魂不守舍?

我回答:“亲爱的,我有了一个新想法。”

喝完咖啡后,我走到钢琴前开始弹奏起来,期间,几次停下来在纸片上记录一些东西,然后反复地说:“我得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想法,可这是很困难的,我仍需要进行研究。”

我继续弹钢琴,不时地记下一些东西,过了半小时,我走向楼上的书房,并且叮嘱太太别打扰我。我就一直宅在书房里整整两个星期。白天,一日三餐由太太送给我,傍晚时,我会到小河边散步一小会,然后就继续回来工作。

最后,我终于从书房走下来,面容憔悴,目光呆滞。

“喏,就是这个。”我把两张纸片递给了她——纸上写的就是狭义相对论。这是一种全新的时空观念,这跟以往我们的认识完全不同。

科学史上,牛顿最早提出了一个相对科学的时空观,他认为,空间和时间都是绝对的,二者毫无关联,这就是说,物体的位置与时间是没有关联的。一个与之相关的生活常识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我们高低胖瘦都不同,且可能具有不同的速度,但无论怎样,我们都生活在同一时间里,比如我们全体美国人就一起过圣诞节。

在苹果树下思考的牛顿

可是,根据我的狭义相对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这个时间跟你的运动速度有关。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则其时间的流逝就越慢,当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时,那么它的时间几乎就是静止的了。地球上的我们之所以感觉具有同一时间,只是因为我们的运动速度太慢了。下面是几个例子:

假如,你有一盒磁带,在家里放入录音机,恰好一小时放完,毫无疑问,你坐在飞机上,或者潜水到海底,磁带都会在一小时内放完,可是,假如你坐在接近光速运动的宇宙飞船里,你会发现磁带播放完了,可钟表的指针才过了几分钟。这是不是很神奇啊。

假如,一位二十岁的青年要去太空探险,在跟自己美丽的十八岁的女友吻别后,他驾驶接近光速的飞船前往遥远的织女星。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青年返回地球,等他找到女友时却发现,女友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他自己却年轻如初,大了两岁不到。

我还胡诌过一个相对论的解释来应付喋喋不休的记者先生们:假如,让一个帅哥和一位美女在一起呆上一小时,他会感觉像一分钟那么短;但如果让帅哥坐在火炉子上一分钟,他会感觉这一分钟比一小时还要长。哈哈,这就是现实版的相对论了!

除了时间是相对的,在狭义相对论里,空间也是相对的。例如一把一米长的尺子,在高速运行的飞船里,它就会变短。

我一度为我首先发现时间的相对性而沾沾自喜,可是,几年前一位中国朋友的话让我惊叹不已。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贾奉雉》讲的就是一个“洞中一日,世上百年”的奇幻故事

中国朋友告诉我,中国古籍《太平广记》里有个故事:一位书生在一个山洞里碰到两个仙翁在下棋,两人下了几盘棋后,天黑了,书生回家后,发觉洞外的世界已经过了好几百年,换了几十代了。这就是所谓的“洞中方一日,世间已千年”。看来,中国古人已经意识到时间的相对性,在那个时代,这无疑是很伟大的预见。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