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人类已经迈入了象征未来的 2020 年代,作为新十年的第一场科技盛宴,最近 CES 如期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拉开了帷幕。
CES 全称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每年为期 4 天的展会总能呈现无数脑洞大开的新鲜科技产品,从唱片、收音机、游戏机、DV、PC、音乐播放器,到智能手机、VR、8K 电视……不同于那些玄乎的“尖端科技”,这些产品大多贴近生活场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生活娱乐方式,也有很高的落地概率。
但近几年 CES 却似乎失去了此前的荣光,当产品创新陷入瓶颈和套路,许多消费电子厂商也开始用“概念产品”来吸引眼球,靠标新立异但并无卵用的产品来“蹭热点”。原本的电子消费品大赏,越来越像一场噱头营销战。
造车“新”势力索尼
曾经的索尼有多酷,现在的索尼就有多令人失望。
作为乔布斯最欣赏的企业,早年的索尼定义了很多东西:消费者过亿的特丽珑彩电和 Walkman,先于时代的 AI 机器人狗和 PS 游戏机…这些不仅将索尼的“大法”推上了神坛,也改变了一代人的消费和娱乐方式。
但进入新千年后,曾经引领潮流的索尼,已经很久未拿出下一件令人 “Wow” 的产品了。
索尼近 5 年来在 CES 上的表现,电视几乎成为唯一的主力产品,迭代路径也无外乎更大、更清晰、更智能,从 4K 进化到 8K,从 65 吋覆盖到 75 吋、88 吋,除了数字带来的刺激感外,几乎丧失所有差异化的记忆点。
今年 CES 前,PlayStation 5 是为数不多备受期待的索尼产品,但到了发布会的压轴环节,PS5 没等到,索尼反而从舞台后侧开出了一辆电动车,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这辆车叫 Vision S,车身采用银灰色的圆润设计,车外和车内共搭载了 33 个传感器,中控和后座都搭载有大尺寸的宽屏,可以满足驾驶中的娱乐需求。此外,百公里加速 4.8 秒,和国产蔚来 ES6 相当,电动车新秀 Fisker 也把旗下新车 Ocean。
从这款车中可以看出索尼进军自动驾驶的野心,不过车辆是否量产和价格信息都未公布,吉田宪一郎没提和车相关的任何计划,索尼也不太可能真去造车,现有的研发压力已经很大了,没有大笔的闲钱烧给昂贵的新能源车。
索尼确实有依托图像传感器积淀进军自动驾驶的资本,但至于 Vision S,很大概率只是辆概念车,和今年 CES 上奔驰发布的石墨烯电池 Vision AVTR、本田的“增强驾驶”、电动车新秀 Fisker 的新车 Ocean 没有区别。
奔驰Vision AVTR
Fisker 的新车 Ocean
车企喜欢用“概念车”来赚关注度,因为汽车研发周期太长,主力产品没有大的更新迭代时,就需要找点其他东西来吸睛。现在的索尼似乎也学会了这招,手机业务消沉,电视难觅增长点、游戏和相机又缺席的情况下,Vision S 更像是索尼为“刷存在感”搞出的昂贵的广告。
作为消费电子的代名词,毫不夸张地说,索尼曾引领了 CES 的前 30 年,而现在消费电子的战场,索尼无法或许也无意再重回往日辉煌。
AI公司三星
和索尼一样,三星的主营业务也在过去几年间遇到了不小的下滑。
2016 年的 Note 7 爆炸事件给三星手机业务造成的冲击一直延续至今,导致三星几乎彻底丢掉了中国这个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而新发布的折叠屏手机,由于屏幕和设计缺陷,也未如愿挽回颓势。此外,PC 领域由于联想、惠普、戴尔在高端市场地位根深蒂固,三星也未能取得太大进展。
内忧外患之下,从 2018 年第四季度开始,三星电子的利润连续多个季度出现“腰斩”,2019 年更是被预测将创下近十年的最差业绩。
2019 年起,三星内部进行了一轮业务调整,部分手机和消费电子部门员工被转岗,这个曾经的消费电子巨头,开始寻求转型,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 AI、物联网等领域。
因此,当今年第一次电视不再是 CES 上三星的主角时,这个变化也并不显得那么突然。
这届 CES 三星的关键词是 AI。三星发布了两款基于 AI 的产品——一只名叫 Ballie 的智能球和 Neon 数字虚拟人,其中,前者可以看做一个电子管家,后者则是具备情感能力的人型虚拟聊天机器人。
Ballie 的定位与索尼的 AIBO 机器狗颇为相似,主打家居陪护电子宠物的概念,这是个冷门市场,即使有情怀牌加持,索尼 AIBO 面世半年后销量才勉强破万。从这个角度,恐怕三星也不会对 Ballie 抱有过高的市场期待。
而至于更具噱头的“造人”,这项技术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落地场景。
当消费电子品丧失想象力
索尼和三星,两位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王者”,在今年 CES “心照不宣”地转型,秀出一些不甚完善的产品与技术。
这不仅是这两家厂商的尴尬,目前整个电子消费品市场的创新,似乎都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比如,这届 CES 上,三星前脚刚推出了 8K 全面屏电视,屏占比达 99%,边框厚度 2.3mm,电视厚度也只有 15 毫米;紧接着,LG 的超薄 8K 电视也亮相了,各项数据只有个位数的差别。
过去 30 年,从个人电脑到 iPod 播放器,再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当个人消费电子品的品类趋于稳定,创新就只能循着小型化、堆硬件的道路前进。手机反反复复只能在摄像头上做文章;而电视、平板电脑无非就是尺寸、厚度、屏占比、分辨度上的区别。
CES 的话题热度依旧不减,但最亮眼的产品,却越来越多地从看得到未来的“产品”转移到了模糊的“概念”,消费电子产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新鲜的想法和血液,来重拾它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