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号称为“世界最强航发”的美国GE9X发动机正式对外亮相。这款发动机在地面的试车试验中创造了61吨的推力纪录,并且运用在美国波音777客机的身上,成为美国波音777客机的动力源泉。当然,GE9X发动机的亮相也让中国看到了我们在航发领域的差距,我们必须奋起直追,来赶上这个差距。
看到成绩,正是不足,是每一个国家,乃至每一个个人对待工作和事业的正确态度。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航发成绩很多,差距也有。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年中国航发的成绩:在以前,中国大推力发动机还是一片空白。由于中国缺少足够给力的发动机,因此中国的大飞机研制一直处于空白。我们只能依靠进口伊尔76来维持空军的运力。到了后来,我们通过相关的技术突破,研发出了推力超过16吨的涡扇20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款推力超过15吨的大涵道比发动机。有了涡扇20发动机,我们的运20也就呼之欲出。
涡扇20是中国航发取得的重大突破。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在涡扇20这里沾沾自喜,我们必须看到我们在发动机方面的不足,我们要和全球空军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进行全面看齐。据有关资料透露,美国C17运输机的发动机推力达到了17吨,C5运输机的发动机推力20吨。这是美国目前主力运输机的发动机推力!更让我们感到震惊的是,美国集中了其浓厚的科技实力,搞出了推力达61吨的发动机,并运用在波音777客机的身上。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搭载61吨推力发动机的波音777客机用于日常的民航运输,其潜在的影响倒不大。可一旦波音777用于军事领域,其潜在影响必然难以估量。
所以说,我们必须在发动机领域迎头赶上!可是话又说回来了,中国连歼20这样的隐身机都能造得出来,为什么搞一个发动机就如此的费劲呢?其实,发动机技术牵扯的领域有很多:材料科学,航空动力学,电子制造技术等等。说句大实话,仿造一架军机很容易,气动外形等要素照猫画虎就能造出来。可是,要搞出真正高水平的发动机,那可就不是仿制那么简单了。你的材料科学上不去,你的航空动力学,电子制造技术,机械加工等学科的硬指标上不去,航空发动机就是造不出我们心中理想化的水平,况且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别人又不会给我们。因此,中国的航发研制就比空军战机的研制慢了很多,航发的研制还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我们空军战机的研制。
也正因为以上我讲的这些原因,空军花了40年时间,才得到一台12.2吨推力的太行发动机。当然了,随着我们综合国力,尤其是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中国的发动机也在快速追赶这一差距。我们坚信,凭着中国航发科研人员的努力,中国一定能在未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60吨级超强推力发动机,并打造出中国版的超级客机“波音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