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寒流来袭,最近降温厉害,但贵为俄罗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却有点上火。
据《莫斯科时报》11月14日报道,勤政爱民的梅德韦杰夫前往视察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并在前边疆区执政官维克多·托缅科的陪同下去往桑尼科沃村散步时,一名为卡杜金娜的老太太冲破安保人员阻拦,径直朝梅德韦杰夫颤颤巍巍地飞奔而来。就在总理大人还没反应过来这个老大姐到底是过来索签名还是索他命的千钧一发之际,老太太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跪倒在梅德韦杰夫面前!
心惊胆战了好几秒,原来是上访。梅德韦杰夫平静下来,然后从说什么也不起来的老太太口中听到了一个令他十分的消息,这位和蔼的老大姐因为是个患有哮喘等多种疾病的二类残疾人,医生一再嘱咐不能在过冷的环境中生活。但是她们村的三栋公寓楼一直就没有热水,即便领导来视察也只有9.5度。而面对这样坑奶奶的供热,老太太找遍各个部门都得不到解决,不得已才出此下策直接上访。
她用沙哑的声音恳求当局在她的公寓安装热水器,而且坚决不要9.5度的,并说:“我厌倦了走过场……大家都是成年人,你们还要欺骗我到几时呢?”
面对这个大家都很尴尬的局面,梅德韦杰夫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第一时间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首先责成阿尔泰边疆区方面尽快落实热水器问题,而后握着全身颤抖的老大姐安慰道:“别担心,会有水的,愿一切都好!”
老太太也许不知道,早在2016年梅德韦杰夫视察克里米亚时就曾对因待遇而不满的克里米亚地区退休人员说:“没有钱,但你依然要坚持下去!”而这种不痛不痒的安抚比“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还要过分,因为让人坚持没有希望的等待等同于谋杀。
但这次不一样,因为就在几小时后,当地媒体就公布了地方官员拜访老太太公寓并承诺解决热水问题的画面,实在是太过靠谱。
而之所以如此有效率,静夜史认为完全是因为老太太的上访是个人问题,这和克里米亚退休人员完全是两码事,虽然老太太树立了“按闹分配”的坏榜样,但毕竟闹事的是少数,因为俄罗斯人口本来就很少。
而和人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罗斯却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气大国,不仅天然气资源最丰富、产量最多、消费量最大,而且天然气管道最长、出口量最多,有“天然气王国”的美誉。
而这样一个天然气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却连基本的热水供应都达不到,之所以如此尴尬,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经济落后,基建不足
一直以来,俄罗斯的经济水平就不是很高,虽然苏联时期综合国力强大,能与美国并驾齐驱,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始终处于欠发达阶段,苏联解体后这种局面更加明显。
阿尔泰边疆区所在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虽然面积占到了俄罗斯的3/4,人口却不足俄罗斯总人口的1/4。这还不算,在这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这不足3500万人还分布得极为分散,这在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
在俄罗斯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下,想要在私有制的大环境下亏本搞基建,俄罗斯表示想得美。而即便计划经济的苏联时代,也带有严重的目的性,而且因为美苏争霸消耗元气,苏联不可能在落后地区面面俱到地进行基建。
所以老太太所反映的问题在俄罗斯,尤其是阿尔泰边疆区这样的地方绝不是个例,而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比解决克里米亚退休人员工资问题还要难于登天,但解决最严重的卡杜金娜老太太热水问题还是没有问题的。
2、腐败丛生,寡头横行
某种程度上说,梅德韦杰夫之所以在克里米亚退休人员面前大谈“兄弟挺住”,在卡杜金娜老太太殷切的目光中“马上去办”,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虽然贵为俄罗斯总理,但梅德韦杰夫并不是十项全能。在普京的阴影下,他的权限可谓相当有限,这注定了梅德韦杰夫做不了大事,尤其是利用天然气干大事。
苏联早已不复存在,俄罗斯海量的天然气资源到底属于谁?国家吗?当然不是,他们属于尾大不掉的寡头集团。
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自勃列日涅夫时期成长起来的特权阶层伙同西方资本大量低价收购国有资产,包括天然气,随后摇身一变成为俄罗斯寡头。而从1996年叶利钦开启寡头政治时代后,寡头集团就成为俄罗斯的真正统治者。
而寡头横行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塌方式的腐败,社会阶层的巨大撕裂,包括梅德韦杰夫也“未能免俗”,他涉及的贪腐问题令形象大打折扣。
某种程度上说,无论叶利钦、普京还是梅德韦杰夫都是寡头集团的一份子,他们作为既得利益者,不可能自我革命拿寡头开刀,所以只能安慰民众坚强活下去,然后继续被寡头集团敲骨吸髓。
在寡头集团一手遮天的情况下,俄罗斯纵然能够良心发现拨款搞建设,在俄罗斯特殊的大环境下也不可能真正落实,因此梅德韦杰夫的散步真的是千年一遇,如果没有这样的“面圣”机会,卡杜金娜老太太可能真的就要冻毙家中了。
所以说,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同样的,俄罗斯天然气虽多,但没有一方是属于老百姓的!也许,老梅说得对,俄罗斯老百姓真的应该坚定信念,坚持活下去!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