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10:40,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阎晶明将携“鲁迅三部曲”亮相北京订货会江苏展区,与现场读者分享“鲁迅三部曲”的创作心路。
活动预告
理解鲁迅:经典性与现实性
——阎晶明“鲁迅三部曲”分享会
时间:2020年1月10日(星期五)上午10:40—11:30
地点:国展中心江苏展区
鲁迅(左) 陈西滢(右)
陈西滢是鲁迅的第一个论敌
文 | 阎晶明
陈西滢,本名陈源,曾留学英国,1922年回国,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是“现代评论派”的代表人物,文名因创办《现代评论》杂志并开设“闲话”栏目而大起,更因这些“闲话”引出同鲁迅的笔墨官司,成为20年代中期的重要文化人物。
鲁迅的《华盖集》及《华盖集续编》中的多篇文章就是针对陈西滢的“闲话”而写。 鲁迅曾指出,陈西滢曾说他的杂感“无一看的价值”,只要看看《华盖集》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陈西滢一生除后来结集的《西滢闲话》和少数散文与译作之外,著述很少,但他因此带来的“名声”却很大。研究鲁迅与他的论敌,陈西滢是首先要遇到的重点人物。
陈西滢
说“首先遇到”,是我以为 陈西滢是鲁迅认真对付、刻骨铭心的第一个论敌。翻读《鲁迅全集》会发现,在“五四”初期,鲁迅置身于新文化运动之中,尽管在白话文运动及“青年必读书”等方面,鲁迅的观点与言论受到来自守旧派的攻击和批评,但并没有什么具体人物成为鲁迅穷追猛打的对手, 林纾、陈铁生、柯柏森、梅光迪等,鲁迅对他们的反驳也都是始于言论,止于言论,并没有发展到难缠的地步,也没有形成足称“事件”的规模。属于正常的言论之争。而陈西滢,则是鲁迅遇到的第一个值得认真对付的“论敌”。
1925年至1927年间,鲁迅杂文半数以上的篇什,都与陈西滢及其所代表的“现代评论派”有关。 可以说,鲁迅的第一个论敌,正是陈西滢。1925年6月1日的《京报副刊》上,发表了鲁迅的杂文《并非闲话》,这是鲁迅与陈西滢的第一次正面“交火”,从那以后,一直到1927年,鲁陈之间的论战就从未间息过。
促发鲁迅与陈西滢交战的直接事件,是发生在1925年的“女师大风潮”。在支持还是反对学生运动方面,鲁迅与陈西滢之间发生了重大分歧,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论战主题。 “学者”“公理”“正人君子”“流言”等等鲁迅论战中的名词,从这时开始大量出现,鲁迅笔战的风格,“不能带住”的韧性战斗精神,正是通过与陈西滢的笔战确立下来,并为世人所熟悉。
陈西滢同时也是鲁迅最为耿耿于怀的论敌。“五四”初期,鲁迅的杂感多集中于“国民性”的批判,言论也多以中国历史、文化和一般社会现象为批判对象,涉及时人时事的为数并不多。与陈西滢交战后,杂文中的“私怨”成分明显增加,而这“私怨”,又常常是为“公仇”而发,并归结为“公仇”,使鲁迅杂文更显战斗的“火气”,且不失深广的主题。
鲁迅终其一生都未能对陈西滢稍加原谅,这与他同梁实秋、林语堂甚至高长虹之间的恩怨都有所不同。 这些针对具体人物和事件展开的论战,不因具体的是非而流于文人之间简单的好恶之争,这是鲁迅的高明之处,也是鲁迅论战文章不可效仿的地方。研究鲁陈之间的笔战,对于研究中国现代文化与文学运动史,研究和理解鲁迅的笔战风格和他的“韧性的战斗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一些基本的认识,我以为“鲁迅与陈西滢”这个研究专题是可以成立的。 本书试图专注于鲁陈之间论战始末的分析,将笔触深入到双方论战的最细部,进行文化的、文学的、政治现实的分析与研究。对今天的读者来说,陈西滢是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他作为文学家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著述,《西滢闲话》是他一生最主要的作品集;作为学者,他主要是在北京大学英文系、武汉大学文学院任教,难以称得上是成果显著的专家;作为文化运动中的人物,他参与创办《现代评论》杂志,主要在初期负责编辑文艺稿件。
陈西滢与凌淑华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在“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中,陈西滢都算不得多么突显的人物,然而,在20年代中期,陈西滢却是鲁迅笔下最突出的论争对手, 1925年一年间,鲁迅的大多数杂文都与陈西滢相关,《华盖集》及其《续编》,是这场论战的集中体现。而1925年这一年,在鲁迅的一生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一年鲁迅的社会活动、文学创作、个人生活,都有很多令人玩味之处。
1925年一年的风风雨雨,对鲁迅一生都有着深刻影响,陈西滢在这样的时候出现在鲁迅的视野里,自然成为研究这一时期的鲁迅时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这也是我之所以选定这样一个题目,切入鲁迅世界的出发点。在进入对两人的论争分析之前,有必要对人们相对知之较少的陈西滢,他的生平经历、创作活动做一个简单的交待,也有必要将鲁迅在1925年的主要活动和创作情形,做一点具体的描述,以使以后的论述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背景。
本文摘自《鲁迅与陈西滢》
文艺君荐书
《须仰视才见》
著者:阎晶明
上市时间:2019年11月
本书为一部介绍与探究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关系的学术随笔集,是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阎晶明继《鲁迅还在》《鲁迅与陈西滢》两本专著之后,关于过去与当下的鲁迅研究、鲁迅传播全新力作,作者保持一贯的态度,即以常人的眼光看待鲁迅,以一种诚挚的、景仰的姿态仰望鲁迅,以期关照当下的精神状况,并向贤者看齐。
《鲁迅与陈西滢》
著者:阎晶明
上市时间:2018年11月
作者将1925年的这场论战放在“显微镜”下予以观察,以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文字记录为依据,结合常情常理,将这场论战的全过程呈现出来,诸多的细节,诸多的微妙之处,以及牵涉到的多位文化名人和政界要人,均有所考量。可以说这是一部还原那场近100年前的论战的“考古”文献。
《鲁迅还在》
著者:阎晶明
定价:48.00元
上市时间:2017年8月
本书选取烟酒、居住、纪念逝者、友谊、疾病、推荐新人等角度,往往为一般论者所忽略、或一带而过,但对于还原鲁迅的思想、作品和时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事物构成了鲁迅的日常,更是每一个普通人必须面对的日常。从鲁迅对此类事物的态度和做法中,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一个“人间鲁迅”,一方面也能体会到鲁迅的博大和深沉之处。
编辑 |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