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转发)
人们常说一天要喝8杯水才能保证日常要求,甚至很多宝妈也认为要给孩子多喝水,然而,错误的喝水时间不仅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反而有损身体健康——
3岁宝宝脾虚积食,家长这个细节没做好所致
入冬以后,感冒病毒连身体稍强壮些的大人也无法抵挡,更别说小孩们。
小张家三岁的宝宝这两天就感冒了。在上班时间突然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她心急如焚赶紧找上司请了假去接孩子,然而接连几天的吃药却丝毫不见好转,咳嗽甚至越来越严重。
没办法,小张一家只好带孩子去了医院,儿科医生经过一番检查,发现原来宝宝的感冒原来是脾虚积食引起的,医生同时解释说:孩子的肠胃功能本就还在发育当中,消化能力也不比大人,秋冬季节天气又干燥很容易引起上火,应该要及时补充水分。
如果没做到,肺部会不断产生痰液,就导致孩子不停的咳嗽。
医生还特意叮嘱道:孩子在成长中需要补充大量水分,但喝水也要讲究时间和分量,尤其在这几个时间段要注意,否则一样会导致孩子消化功能下降,脾虚积食,不利于健康。
不同年龄段对喝水的需求不同
不同年龄的孩子其基础代谢、身体活动情况不一样,所需要喝的水也不一样。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提出:
1、0-6个月的宝宝
6个月以内的宝宝每天只需要摄入700毫升左右的水,他们的胃很小,装不下太多东西,且母乳和配方奶里的水分含量高达87%,绝大部分都是水,正常情况下,已经足够满足他们身体需求的水分。喝水太多反而会影响宝宝对母乳或者配方奶的胃口,这样摄入的营养也会变少。
2、6-12个月的宝宝
此时宝宝每天对水的需求量是800毫升,这已经包括了母乳或配方奶、辅食或者蔬果汁里的水分,正常情况下,他们也并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
3、1岁以上的宝宝
超过1岁的宝宝,就要开始正常喝水了,1-3岁的宝宝,每天大概需要喝700-900毫升的水,4-8岁的则需要1100-1300毫升。
避免这三个时间段给孩子大量喝水,否则损害健康
1、运动后
运动后由于身体出汗排出了大量水分,很多人都会感到口渴,孩子们也是,但此时家长们应该避免给他们喝水。
专家提出,剧烈运动后如果因渴一次性大量喝水,会使血液中盐的含量降低。运动后出汗多,盐分更易丧失,更易使细胞渗透压降低,导致钠代谢平衡失调,发生肌肉抽筋等现象。
而且, 过多的水渗入到细胞和细胞间质中,造成脑细胞肿胀会引起脑血压升高,易出现头疼、嗜睡、心律缓慢等水中毒症状。
尤其是要避免给孩子运动后喝冰水,会造成胃痉挛,应该告诉他们要 等20~30分钟后,肠胃与身体都得到了时间休息后在喝水,而且喝水应该小口慢慢喝,这样可以保护肠胃,防止脾虚。
2、吃饭时
有时候饭菜太干或者太咸太辣的时候,人们都会突然喝下大量水,在宴席上,也会出现边吃边喝的现象,宝宝们难免会有样学样,这个习惯其实非常不好。
吃饭时大量喝水会稀释胃酸,造成对食物尤其是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受阻;
食物在胃中需要通过胃壁的不断蠕动将其与胃酸等消化分泌物更好地融合,大量喝水却会导致胃壁短时间内迅速扩张,此时胃蠕动就难以很好地发挥作用;
而且大量饮水会增加饱腹感,其实吃下去的东西并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长期如此会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身体健康。
如果是在感觉饭菜难以下咽,适当的饮水和喝汤防止宝宝噎食、食道损伤等情况发生。一般建议吃饭时的饮用量在100~200ml之间为宜。
3、睡觉前
如果晚饭时饭菜比较干或者口味比较重,大人孩子们都难免在睡前会一口气喝很多水,这种习惯也影响身体健康。
睡觉时原本一些身体器官也能够得到一段时间的休息,尤其是肠胃功能,但如果睡前大量喝水,反而会让它们不停蠕动,延长工作时间。
这样不仅会影响肠胃功能,还会让孩子们频繁惊醒想要上厕所,影响到睡眠质量。
睡前不宜多喝水,但也可以稍微喝上几口(不超过200毫升,玻璃杯半杯左右),因为人们睡着后,体内水分还是会流失,血液中的粘稠度会变高,且秋冬干燥季节,喝点水可以滋润呼吸道,避免呼吸不畅,可以更宝宝睡眠更好。
哪些水不能补?
1、反复煮沸的水。里面含亚硝酸盐超标,这是一种有害物质,能够使得人体内血液中的红细胞失去携氧功能,宝宝长期摄入,可能出现头晕眼花、缺氧等不适。
2、生冷调和水。又称之为“阴阳水”,由于现在水质不算好,有些生水中可能含有细菌和寄生虫等,容易引起腹泻以及急性肠胃炎,婴幼儿肠道尚未发育健全,更容易受到伤害。
3、过于纯净的水。例如蒸馏水等,里面的某些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被过滤掉,不利于幼儿发育。
幸孕姐寄语:多喝水是人类千年以来得出的结论,我们也应该教给孩子,家长们更是要注重帮孩子们调理身体,保证他们的饮食健康和影响吸收,促进他们健康发育和成长。(z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