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条监管规定,敲打保险公司的忽悠,你是否中过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07
导读

最近银保监会向各家保险公司以及行业协会下发了《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整顿的目标是在售:向个人销售的保险期限为一年期及不满一年,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短期健康保险。 …

13条新规定,严打部分保险公司忽悠,看看你是否遭遇过?

最近银保监会向各家保险公司以及行业协会下发了《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整顿的目标是在售:向个人销售的保险期限为一年期及不满一年,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短期健康保险。

该规定,不符合本监管规定的这些险种要在2020年6月1日前停止销售。

该意见稿一共只有13条,但是从多方面的监管整顿,足以影响到我们消费者选购短期健康险产品。

一、先看看现状

案例一

某公司的一年期百万医疗险,明明保险期限为一年,且停售不在接受续保,但是为了让消费者放心,却在合同中写明“可以续保到99岁”,宣传也是“XX百万医疗险,续保到99岁!”

甚至于别的业务员给客户解释,可续保到99岁,不等于“保证续保到99岁”,但是客户却不信,毕竟公司那么大!

案例二

某保险销售平台上线了一款重疾险,费力很便宜,吊打诸多公司的定期重疾险费率。

结果一看合同,是一年期重疾险,但是公司和平台为了获客,宣传为:重疾险新低价,1XX种重疾,XX种轻症,仅XXX元/年!续保到100岁!

实际上是呢?这种一年期重疾险买一年管一年,第二年停售大家只能干瞪眼。更加坑的是,随着年龄增加,保费也翻跟头的涨。假设,30岁的男性买50万定期或者终身重疾险一年保费1万,缴费期20年;但是这种一年期的50万保额可能就只要1000多,但是若一直买到80岁,最后付出的总保费可能是40万。

案例三

某公司狂推一款百万医疗险,夸成天上没有地上独一家!消费者的胃口吊起来了后,该公司说:投保该独家百万医疗险的前提是,购买至少3000元保费的其它长期险种,问题是这个险种本身还是一年期,却要绑在长期型保险之下……

二、整顿政策

上面的三个案例是比较典型的目前短期健康险市场的操作手段,部分公司和平台借助平台影响力做的一些勾当很让我们不齿,但是奈何消费者们只有吃了亏才知道别人说的对。

所以,对于这些销售行为和产品设计方式,保险监管部门,直接将高压大棒砸向了保险公司,从源头杜绝这些现象!

1、规范续保问题

在合同中明确写明“非保证续保”,且条款中、宣传材料中不得出现“连续投保”、“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容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的词句。

整顿了部分公司销售产品时的忽悠现象,把1年期的保险产品可以吹成保障终身,如同前面的三个案例都有这种情况!

2、规范停售

很多长期险停售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习以为常,成了保险公司的套路。

而现在很多公司的对于短期健康险的停售很随意,一个通知下发到各个销售渠道,导致很多面临续保的消费者出险保障空档期!极大的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

意见稿规定要求:如果必须要停售,应该最少15天通过官网、销售渠道、报刊、即时通讯工具告诉消费者,说清楚停售原因及停售时间。并且对于之前投保还在保障期的客户,需要继续理赔,保障期满之后,得提供转保服务,比如换成旗下的其他类似产品。

为这条规定鼓掌!

3、定期披露赔付率

很多短期型健康险的赔付率和赔付压力比较大,保险公司赔付压力大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拖延赔付时间,或者找拒赔理由。

所以到底赔的多不多,数据拉出来遛一遛!是好是坏遛了才知道。

4、捆绑式销售

如同案例三所说,部分公司的短期险明明是一款独立销售的主险,但是保险公司却规定必须绑定在主险之下,关键是这些主险不一定好!

简单说:年轻人费率低感觉没有问题,但是年龄大的人群,这些主险的费率就和高血压一样高!

这种为了多卖保费而绑定的销售行为,取缔的好,某些公司这方面玩儿的忒麻利!

5、规范理赔行为

如同前面所说,部分公司产品没有买多少,导致赔付压力大,就会用惜赔或者无理拒赔。

笔者认为,这个确实需要严打,部分公司这方面确实吃相太难看!

6、规范健康告知

规定要求:健康告知不得违背一般医学常识,引导投保人如实健康告知。

有的公司健康告知故意采用模糊字眼或者采用过度专业的描述方式。导致投保容易,理赔就问题多多。

也有的保险销售平台,将健康告知、投保须知等做成很小的提示链接,不故意去点击和阅读很容易就忽略;甚至故意引导投保人认为健康告知不重要,点“确定”就能投保。以至于出现理赔就是“带病投保”!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很多,本质上都是平台和保险公司为了利益故意为之。

7、规范退保

短期险因为买一年管一年,所以大部分投保人并没有打算退保,但是也保不准因为某些公司的服务太糟糕,一怒退保的。很多保险公司在退保金的额设置方面是有问题的,极大的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本规定要求根据未保障天数来计算!虽然短期型健康险保费便宜,但是都是我们投保人的血汗钱!

总的来说

本次的意见稿,目的在于规范短期健康险市场,将某些试图忽悠消费者的平台和公司从根源上整顿。

结合2019年11月发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相关的规定,可以看到,保险监管目前的重心是从根源上整顿保险销售市场的违规行为。

觉得我们写得好,就关注我们吧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