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战国时期还没有纸,赵括为什么会被评价为“纸上谈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71
导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纸上谈兵”是赵括的父亲赵奢对儿子的评价。 在战国和汉朝的史料文献中,“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从来就没出现过,更不要说与赵括发生联系了。 直到明清时期,“纸上谈兵”才与赵括逐…

众所周知,“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赵国将领赵括。奇怪的是,赵括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而纸到汉朝才被发明出来。既然纸在战国时期还没有发明,赵括为什么会被评价为“纸上谈兵”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纸上谈兵”是赵括的父亲赵奢对儿子的评价。然而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赵奢对儿子赵括的军事才能却是评价不高,但《史记》的原文并没有出现“纸上谈兵”。

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来看,赵奢评价赵括的军事理论脱离实际,对战争的特点和残酷缺乏应有的重视,确实是“纸上谈兵”的意思。但赵奢的整个评价里面都没有提到“纸”,更没有“纸上谈兵”。

在战国和汉朝的史料文献中,“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从来就没出现过,更不要说与赵括发生联系了。成语“纸上谈兵”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而明末成书的《东周列国志》也没有将赵括与“纸上谈兵”联系起来。

直到明清时期,“纸上谈兵”才与赵括逐渐联系起来,而赵括确定为“纸上谈兵”的成语出处则是民国时期。综合来讲,“纸上谈兵”是纸发明以后的文人学者总结出来,最后加到没有见过纸的战国人赵括身上。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