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分,这部刷爆的纪录片,讲述书籍诞生背后的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02
导读

当时,马尔克斯还宣称: “在他死后150年内,都不授权中国出版《百年孤独》。” 宁成春是中国最早一批学习并践行现代设计理念的书籍设计师。在他的书籍设计生涯中,每一本书,他都会阅读完其中的内容,再做设计…

每个人都会看书,在图书馆、在书店、在Kindle上、在手机上……阅读是一件如此美妙的事情,不受时间和地理的限制。 我们可以阅读前人的作品,体悟他们的思想,学习不同的知识。

但可能很少有人想过,一本书从被作者写出来,到走到大众面前的过程当中,经历了什么。在书籍背后默默工作着的除了原作者,还有一群辛劳的编辑、译者、排版设计师等等。

最近有一部描述书籍诞生背后故事的纪录片,在B站上线了。节目一播出,就收获了观众的欢迎与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3分,B站评分高达9.8分。那么这部纪录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卓小越今天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百年孤独》背后的故事

《百年孤独》这本书,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你知道, 第一本官方授权的中文版《百年孤独》,直到2011年才正式出版吗?

纪录片中提到,其实早在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就掀起了一波“马尔克斯热”。但是当时国内的版权制度还不够完善,一窝蜂地出现了十几个未经授权的《百年孤独》中文译本。著名作家莫言也曾多次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中国作家们集体阅读《百年孤独》的场面。

1990年,马尔克斯访问北京时,就见到了这样一幅景象。他非常愤怒,对前来看他的中国文化界人士说:“各位都是盗版贩子啊!”这让当时在场的中国文坛泰斗钱钟书先生,也颇为难堪。当时,马尔克斯还宣称: “在他死后150年内,都不授权中国出版《百年孤独》。”

此后二十年间,中国有100多家出版机构想要联系马尔克斯获得授权,均未收获任何回复。

但是,一家名为新经典的出版公司并没有放弃努力。他们坚持每周给马尔克斯的代理人写信,即使没有任何回音。

直到2010年中国农历春节前夕,新经典公司版权部终于惊喜地收到了马尔克斯代理人卡门女士的新春大礼——正式授权出版《百年孤独》中文版的通知!

纪录片中的译者范晔,就在这时接到了翻译 第一本官方授权的中文版《百年孤独》 的邮件。出版社要求他尽量在10个月内完成翻译,因为读者们已经等待太久了。时间比较紧张,但是翻译的质量不能打折扣。

为了更好地翻译这本名著,范晔阅读了马尔克斯的所有作品,还反复翻阅《百年孤独》的西班牙语原版书,试图捕捉他创作时的状态。因为翻的次数太多,书页都已经散开了。

2011年6月,范晔花了11个月翻译的《百年孤独》终于面世,迟到的《百年孤独》中文正版,终于还是到来了。这本书成为了出版界的现象级事件,一度占据畅销书排行榜首位。

设计师的纸上王国

在书店里,很多人第一眼看到的,或许就是那些装帧精美的书籍。很多书籍的封面包装极具艺术气息,而这些,都离不开书籍设计师们的努力。

为无形的思想构建一个形态,正是书籍设计师们的使命。他们通过精心的思考、缜密的编排,进行着内容与形式的实验。在纸上,他们建筑起一个个王国,为文字与图像赋予新的价值。

宁成春是中国最早一批学习并践行现代设计理念的书籍设计师。55年间,1500多本书经由他的装帧设计出版,来到了无数读者手中。其中有很多大家熟悉的书籍,比如《 洗澡》《源氏物语》《阿Q正传》等等。

宁成春见证了中国书籍设计变革与发展的历史。他也为他所工作的三联书店,奠定了图书设计的基本格调: 朴素、雅致、厚重,书卷气浓郁。在他的书籍设计生涯中,每一本书,他都会阅读完其中的内容,再做设计。对他来说 “每一张书衣都是有灵魂的”。

宁成春认真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前辈的赏识。1984年和1986年,他两度被推荐前往日本留学,跟随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学习当时最先进的书籍设计理念和技术。之后,他也把“从文本出发的整体设计观念”、“网格设计等新技术和理念”引入国内。

三联书店出版的 《金庸作品集》《锦灰堆》《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等作品,都是他操刀进行的装帧设计。这些书,早已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书籍背后的故事如此丰富,让人回味。无论如何,但是还有书籍,还好还有书籍。

今日话题:

你最喜欢的书是哪一本?文末留言与卓小越分享一下吧~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