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校长司马博(Robert J. Zimmer)日前宣布,该校化学系教授、负责芝大科研工作管理的副教务长利嘉仪(Ka Yee C. Lee)。
将从2月1日起接任芝加哥大学教务长职务,她也是芝大1890年创校至今130年来,第一位女性教务长。
司马博在该校网站发布了这项人事任命。
他表示,利嘉仪有丰富工作经验,并具备结合不同学科、不同观点者的能力,更充分理解芝大学术卓越与严谨治学的价值观。
利嘉仪来自香港,从香港圣心女校毕业后,到美国布朗大学就读,取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后,进入哈佛大学获得应用物理学硕士、博士学位。
并曾在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接受博士后训练。
利嘉仪对新的工作表示十分荣幸,“将把芝大特殊的学术氛围,继续传承发展,我很高兴与各学科的同事一起拓展知识领域,确保芝大学子就学期间可以接受变革性的教育”。
与利嘉仪在香港就读同所高中的一位学妹向表示,利嘉仪于初中到高中时期就已十分出色,“以她的成就为荣”。
根据熟悉大学校务的工作人员指出,教务长为大学中职位仅次于校长的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比副校长或其他方面行政主管的权责更广更大。
根据芝大介绍,利嘉仪原为该校管理科研的副教务长。
主要负责科研经费资源拓展、科研项目管理、科研安全、科研计算、科研发展支持,以及跨学部、跨学校、跨研究所的科研合作。
过去五年,利嘉仪在芝大于香港开展的各项活动与合作项目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其中包括香港校区的建设。
利嘉仪的研究方向是膜生物物理学,共发表过125篇学术成果。
她在1998年加入芝加哥大学,担任化学系助理教授,2008年晋升为教授。
她同时还在詹姆斯弗兰克研究所(James Franck Institute)、生物物理动力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Biophysical Dynamics),和大学部担任学术职务。
利嘉仪是还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士团成员,也是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华人在美地位变了
现如今,美国对亚裔,尤其是对华人的风向已经变了。
在过往的认知中,许多美国的知识阶级对华人的印象就是廉价的低级劳工,唯唯诺诺的中庸者,怕事的人。
但是现如今,在美国的高校里许多的教授、学者们开始讲述华人,开始讲述那些曾经他们有着固有偏见的东方国家。
曾有幸去美国听一个白人老教授讲课,他对中国的认知,对亚裔的性格有过非常深入的了解。
他讲起许多东西让人非常感觉非常惊讶,因为我甚至觉得他比亚裔更加了解亚裔。
而他也不惜费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讲述那些他所认识的亚裔,那些在各行各业的亚裔精英。
他在课堂上开始逐步帮助那些来自美国各州甚至世界的学生消除对一个来自自己文化体系外的国家的偏见。
并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和亚裔展开合作,因为在他们眼中亚裔们足够优秀而且总能很好的完成工作。
这些美国社会的中低层甚至一生都没有去过东方,他们对华人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上世纪那些老派的带着歧视意味的电影里的华人角色。
当然我相信随着社会风向的改变,对亚裔正常的认知终有一天也会在美国的中下层铺开,让这些中下层们对华人的认知不再单单是“掠夺我工作机会的人”
美国的亚裔群体地位会变得更好。
这是每一个亚裔所期待的,也是注定会到来的。
让我们期待,歧视的冰山,在理解的阳光下化为水,交融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