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岩井俊二,相信大多数人早已不陌生。小学六年级便开始看《萌芽》的我早早地被文艺青年们安利了《情书》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后来背着家长和老师偷偷看了书和电影。这两部风格迥异的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性的至纯至恶,同时也突显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与感受力。他写爱的时候,晶莹剔透,一尘不染;他写恶的时候,你仿佛置身于宇宙黑洞,无边无际,看不到一点光,却还带着点凄美的味道。这样的作者让人无从拒绝。我那时被他的文字深深吸引,整个高中时期几乎把能够找到的岩井的文本翻了个遍,《燕尾蝶》、《梦旅人》、《庭守之犬》、《华莱士人鱼》等,他似乎没有固定的风格,你永远想不到下一部作品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岩井俊二
相比起文本的画风百变,作为导演的岩井似乎就让人容易捉摸得多。将自己的书籍翻拍成电影,很大程度上尊重着原著的基调和脉络,所以你看过书以后就知道了这个电影大概的样子。然而对于细节有极致追求的岩井,在他的影视作品中表现出了更胜于作为作者身份的特质:对于少女形象的塑造能力。
没有一个导演拍少女情怀胜过岩井。1995年执导的第一部剧场电影《情书》便展示了岩井对于少女心事细腻的观察力。影片的主人公博子,在电影开场的两分多钟,没有说一句话。镜头之下的她静静地躺在雪地上,仿佛已经死去一般,光色渐亮,雪花渐渐飘落在她身上,忽然,她睁开眼睛,大口猛烈喘息。哦,原来她没死,只是忘了呼吸。然后她站起身,身上穿着丧服,动手抖落掉身上的雪。雪很多,可见她在地上躺了很长时间,一动未动,似乎沉浸在某种思念与回忆里。就这样短短的几个镜头,一个纯情而悲伤的少女形象便立起来了。
《情书》
再比如影片中女树得知男树死亡的消息之后,镜头回到了她初三那年,滑雪中看到了一只冻僵的蜻蜓,一念之间感受到了死亡,意识到爸爸去世的事实。这里通过一只冰封的蜻蜓,委婉地体现了那种专属于少女的敏感纤弱,静默不动声色。
蜻蜓降落冰面的场景
然而要说真正旨在表现少女情怀的作品,要数由松隆子主演得《四月物语》了。整部影片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讲述的是少女于野卯月寂寞地暗恋着一个学长,一个人上学,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吃饭,简单的小情绪,清澈,温暖。关于这部影片,是枝裕和曾经评价说:“他被松隆子彻底的被动状态给吸引了。她无法选择朋友,不能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连搬家的时候该扔掉什么样的家具也拿不定主意。”可是陷入暗恋中的少女,就是根本无法作出任何改变状况的行动,她的一举一动都被那个暗恋着人所牵绊,与其说是“被动”,不如说是一种孤注一掷的勇敢与执着。
岩井用缓慢而悠长的节奏创造了一个纯净美好的纯情少女角色,而松隆子干净自然的表演也给这部电影增色不少。四月的东京都,像雪花一样飘落的樱花,不期而至的雨水。看完电影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每到梅雨季节,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站在屋檐下撑着红色雨伞的微笑着的少女的眼眸。
《四月物语》
说起“被动”,个人觉得岩井俊二2016年的作品《普瑞·凡·温克尔的新娘》里由黑水华所饰演角色才是令人无可奈何的“彻底的被动“。这部电影里,岩井塑造了一个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角色——一个完全任人摆布的女主:女主皆川七海想要成为一名教师,她独自生活在东京,性格内向的她害怕面对陌生人,不知道怎么交朋友;在学校的工作因为声音小而常常被学生欺负,最后被学校以不合理的理由辞退;她在网络中寻求慰藉,随即浑浑噩噩跟同为教师的网友结了婚,婚后不久正打算专心做全职太太却又被婆婆设计与丈夫离婚并迅速将她赶出家门。
这一路“行云流水”的悲惨遭遇换做任何一个其他人都会倍感愤怒进而奋起抗争——但是七海却没有。她只是委屈地流过几次眼泪,然后默默接受了一切。她从不怀疑任何人,不提出质疑,也没有自己的想法,她不改变生活,她忍受一切,甚至包括陌生人安室对她生活的各种建议和安排。这种主角的性格设置与我们一般所见大相径庭,但岩井却敏锐地关注到了这类人群。一个独身懦弱的少女应该会很惨吧,按照影片前半部分的发展似乎就是这样,所以七海又被陌生人朋友安室设计去当了将死女星的“殉葬品”。
《普瑞·凡·温克尔的新娘》
该片中的另一个女性角色女明星真白,是另一类少女的代表:花大价钱租漂亮的大房子、开巨额的工资雇佣喜欢的人、在家里玩女仆Play、去婚纱店和喜欢的人试婚纱、穿着婚纱在家里嬉戏、以及豢养美丽却剧毒的海洋生物,活脱脱的梦幻又暗黑系啊!这里岩井并未直接围绕真白自身去表现这种类型的少女心态,而是通过女主七海对于真白真实状态的探索来完成。
相比起原著《梦的花嫁》,电影中女主对生活的唯唯诺诺表现得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这个形象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演员黑木华自身的气质。所以在对于少女人物的刻画上,选择合适的演员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岩井在这方面一直眼光独特。
《花与爱丽丝》便是一部典型的凭借演员自身的特质而达到另一种高度的作品。苍井优之于爱丽丝,怕是换个演员就不会产生如此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特别是套着纸杯跳芭蕾的那一段,似乎已经成为了专属于她的荧屏形象,经典经久不衰。
《花与爱丽丝》
第一次被岩井刻画少女心事的细腻所震撼便是在看《花与爱丽丝》的时候。影片拍摄了大量的细节,短裙,电车,穿短裙女孩的脚踝,男生的喃喃自语,听不懂的”我爱你“中文,单身母亲身上的洋装,海边捡起的扑克牌A,看不清脸的女孩一个人在雨中起舞……人物之间微妙的联系,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一一伏笔。最打动人的是花与爱丽丝之间的友情,最好的朋友在面对同一个喜欢的男生的时候,依然记得我们之间的关系才是最珍贵的。我从前觉得只有女生才能理解女孩之间的那种暧昧,竟不知男性导演也能领悟得这般丝丝入扣。在这里,岩井仿佛就是那个中学时代每天和你一起手牵手去洗手间、食堂、回家的玩伴,看穿了你每多绕一个弯、多问一个选择题、多红一次脸颊时的小心思,他笑而不语,而你心里的小秘密早已和盘托出。
《花与爱丽丝》
该剧衍生动画《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也是值得一看的,与原剧相隔了十年,采用原班人马进行配音,关于少女的“成长的烦恼”的故事,对于少女人物之间的互动也是岩井所擅长的。当熟悉的背景音乐想起的时候,不禁令人想起苍井优与铃木杏的样子。
近几年,岩井俊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观众的视野里,在国内各大节目与影视制作中表现得相当活跃,在微博也有自己工作室的官方账号,去年还与陈可辛、周迅合作了电影《你好,之华》。高晓松的《晓说》中的专题访谈,大艺术家岩井俊二的思路非常开阔,对于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非常推荐大家也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