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上海这座偷偷美了1300年的古镇要藏不住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70
导读

相传金泽最辉煌的时候有 是江南著名的元式桥梁 和金泽其他古桥不一样的是 所以放生桥的名字也叫开了 在金泽还原了这座名桥 整座桥的建造没有榫头、钉子 还会给乘客讲述金泽…

古镇水街密布、青砖白墙

典型的江南水乡

这里没有过度的商业开发

游人很少

依旧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古镇味道

水街、古桥、寺庙……

让每个来这里的人

都感觉像是步入了水墨画卷

金泽游览地图,点击查看大图

金泽古镇以古桥著称

“桥桥有庙,庙庙有桥”

被称为

江南第一桥乡

古桥梁博物馆

著名书法、篆刻家钱君匋先生

曾专门为之题写

“金泽古桥甲天下”

相传金泽最辉煌的时候有

六观、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桥

至今古镇还保留着

宋元明清所建的7座古桥

迎祥桥、如意桥、放生桥

普济桥、天皇阁桥、万安桥、林老桥

行走在古镇水街边

没几步就能看到一座桥

沿着古桥可以游遍金泽古镇

天皇阁桥

天皇阁桥又称为天王桥

明代开始建造

是金泽唯一的三孔石拱桥

桥上有藏式“八宝”的图案

寓意吉祥如意

栏杆上还雕刻着8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子

守卫着一方古镇

万安桥

万安桥始建于宋朝

已经有700多年历史

桥长29米

是古镇最早、最大的石桥

所以金泽有句老话

“金泽四十二虹桥,万安桥居首”

“万安”这个名字也是

金泽人从古至今对安宁富足生活的期盼

普济桥

普济桥始建于南宋

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完整

年代最早的单孔石拱桥

有“中国第一古桥”之称

普济桥与万安桥形态相似

两座桥被人们称为“姐妹桥”

据说普济桥最美的时候

是阴雨天和雨后初霁

因为建造石桥用的是

非常珍贵的紫矿石料

紫矿石在蒙蒙细雨中

会泛起幽幽的紫光

意境很美

迎祥桥

迎祥桥建于元代

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是江南著名的元式桥梁

也被称为“连续简支”桥梁的鼻祖

和金泽其他古桥不一样的是

桥梁和桥面之间架着珍贵的金丝楠木

历经百年也不腐烂

迎祥桥没有扶栏也没有石阶

是为了方便元代蒙古骑兵骑马行车过桥

极简的古桥

像一条彩虹架在河上

走在桥上与粉墙黛瓦映成了一首诗

如意桥

如意桥始建于元朝

原本桥头有一个祖师庙

也被称为祖师桥

桥头有如意图案

壁柱上有两幅对联

其中一联相传是明朝军师刘伯温所做

“化险境为坦途千秋如意,

赖博施以济众一路平安”

放生桥

放生桥始建于明代

桥头有一个总管庙

所以也被叫做总管桥

金泽原本寺庙很多

江浙一带的信徒经常到这里膜拜

香客们会在节点带着

鱼、螺蛳等在桥下面放生

所以放生桥的名字也叫开了

直到现在放生的习俗也在一直延续

普庆桥

普庆桥虽不是古桥

但是也充满了故事

或许看到这座桥

会让人觉得熟悉

那就对了

普庆桥是仿照

《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建造

此前美国电视公司为了拍摄

汴水古桥建造艺术的电视片

请到桥梁研究大咖唐寰澄先生

按照史书中古桥建造的形式

在金泽还原了这座名桥

整座桥的建造没有榫头、钉子

却仍旧平稳结实

普庆桥头停放着几艘小船

游人可以乘着船游览古街

船夫摇撸经过古桥的时候

还会给乘客讲述金泽桥乡的故事

Tips

单程60元/船

一船限乘6人

单人或者人少的话

可以和其他人拼船哦

人均10元一趟

除了桥

古镇还有不少古寺庙

在目前留存的寺庙中

颐浩禅寺最为有名

颐浩禅寺

颐浩禅寺建于宋朝景定初年

曾以5048间宏伟建筑称雄江南

《松江府志》称:

“虽杭之灵隐,

苏之承天,

莫匹其伟”

颐浩禅寺的规模甚至超过

灵隐寺和承天寺

可以想象到当时的名气了

不过寺庙的宏伟

已经消失在历史中

目前只修复了一部分

比原来小了许多

刚一进院子

就会被一棵高大的古银杏树吸引

这课银杏树已经有700多年的树龄

树高25米,树围4.5米

是金泽古树之首

据说这棵银杏

是元初一位西域高僧亲自种植

原本还有一棵雌性银杏

与寺庙这棵雄性银杏隔河相望

村民们称两树为“夫妻树”

后来雌树被锯

只留下雄树依旧守着古镇

现在银杏叶子还是嫩绿

等到深秋叶子变黄

想必会更美

古银杏旁有一个“不断云”石栏

石栏上是卷云图案

很有中国画的意境

石栏的原型是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

绘制的长卷“不断云”

后来颐浩禅寺方丈看到后非常喜欢

就请著名石匠按原图雕刻石栏

作为大殿前荷花池的围栏

原本石栏有40多米

后来重修的时候就只剩下20多米

但好在留存的云石

依旧清晰鲜活,绵延舒展

寺院的东边是原观音殿的遗址

里面有两株400多年的银杏

现在这里为了保护已经封闭

远远看过去

小亭廊桥,幽静古朴

很难想象到曾经千间殿堂的辉煌了

总管庙

总管庙建于明代

里面供奉着当地“守郡”总管神

总管庙门口就是放生桥

站在桥上几乎就能看遍整个寺庙

庙外黄色墙面被香火熏得发黑

可见香火的旺盛

杨震庙

杨震庙比较偏

在金泽小学旁

临水而建

杨震庙始建于元朝

里面供奉着东汉一代清官名臣杨震

他的后代杨坚在400多年后建立了隋朝

每年的金泽两次大庙会

都是从杨震庙开始的

然后到七老爷庙、二王庙

再到颐浩寺和总管庙

绕着镇子外围一圈

再回到镇中心

金泽庙会也是古镇的古老传统

去年被列入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和重阳节

远近信众都会来金泽祭祀祈福

传统手艺人也会齐聚庙会

还有文艺团打莲灯、挑花篮等

传统民间歌舞表演

Tips

颐浩禅寺门票5元/人

总管庙门票5元/人

杨震庙门票10元/人

宗教场所

请尊重相关习俗

金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

古镇的小巷内

还有不少明清时期的老宅子

老宅门口也非常低调

如果没有留意

就可能会不小心忽视走过

郭家厅

郭家厅靠近普庆桥

旧屋里面已经没人居住了

曾经在这里住过的一位阿婆

从30多岁搬到这里

现在女儿都已经30多了

阿婆也搬进了新居

在看屋子的时候

阿婆给我们讲着自己家族

从清朝到现在的故事

还指着门楣上的雕花给我们看

许家厅

从天皇阁桥下来直走

就能到许家厅

许家厅建于清代

是一个六进大院

在过去算数得上的大户人家

现在老宅的规模比以前小了许多

院子也显得破旧

里面有不少杂草

住在这里的阿婆年岁已高

一个人住在这里

空闲的时候就坐在

门口的小椅子上晒太阳

感受古巷岁月的流逝

状元楼

状元楼在下塘街塔汇桥头

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茶馆

著名革命家陈云曾多次来到金泽

常在状元楼喝茶、组织活动

现在这里成了古镇老年活动室

村民闲暇的时候会在里面喝茶打麻将

陈家仓库

陈家仓库在水街边

离普庆桥不远

这里原本是金泽陈、陆两家的大屋

解放初期,这里被改成金泽粮食仓库

陈家仓库门口是陈家码头

储存在这里的粮食曾经通过船运

到达了很多人家中

金泽工艺坊

金泽工艺坊

是一个水乡仿古园林

临河占据了很大一片地方

里面汇集了不少传统手工文化

纺织作坊、工笔岩彩、木刻等等

目前暂未对普通游客开放

工艺坊旁的林荫道

阳光从树木间落下

曲径通幽

让人有一种穿越感

走过古桥、寺庙和老宅

金泽古镇给人最大的感触就是安静

上海周边已经很少有古镇像金泽这样

几乎没有旅游纪念性的商店或者餐馆

除了镇子主干道上的商业街

就只有散落在住户间的一些小店铺

这些小店在上海街头已经很少能见到了

都是些开了几十年的便民老店

它们的存在让金泽

保留着过去的样子

这家小卖店陈设的篮子、水壶

让人有种穿越到90年代的感觉

一切都是小时候的样子

古物店的老板世代住在金泽

店就是家,家就是店

小店只有周末才开门

周内他会到上海周边的乡下收老物件

小巷内做棉被、弹棉花的作坊

老板娘正用脚踏缝纫机裁剪布料

裁改衣服的小店大门紧闭

玻璃橱窗和门头上贴满了“New”的贴纸

老式洗头店里设备简单

但古镇Tony也总能让顾客满意

在古镇里穿街过巷

几乎没有游客

遇到的大多也是当地人

偶尔能听到吴侬软语的对话

划船而过的水流声

时光好像在金泽停驻

一切都是最本真的样子

现在的金泽或许没有曾经那么辉煌

却是城市边缘难得的静土

在这里,怎么都是岁月静好

金泽古镇

门票丨免费

开放丨全天

地址丨青浦区金泽镇

交通

公共交通

地铁17号线东方绿舟站转青金线至金泽汽车站

自驾

沿G50至金泽立交桥左转上沪青平公路行驶约1.6公里

编辑:Bozi君

设计:Zane

摄影:Johnny Dong

谢绝转载,欢迎转发

都别走,“在看”点一下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