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藏着20年来的回家记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18
导读

春运是中国人独有的记忆樊鼎是奋战在广东春运一线执勤的边防军人,雷云是奔波在春运铁路线上的客运列车员。 2017 年 1 月 13 日,在福州站站台上,在福州打工的罗江与即将乘坐动车回重庆过年的女儿罗梓…

春运是中国人独有的记忆

每年这个时候

车站、高铁站、飞机场

都被思乡心切的人们“占领”

2020年春运已经来了

20年来春运都有什么变化?

到高铁四通八达

网上购票、移动支付

刷脸进站成主流

随着时光的流逝

不同的年代

也呈现出不同的“春运记忆”

△视频来源 | 四川观察

1999年02月07日,北京站安度春运第一个高峰日。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 摄

2001年1月21日,从厦门开往重庆的列车路过湖北汉口火车站时,旅客透过窗口的挡风被单向外张望。 新华社发

2005年1月14日,一名农民工扛着娃娃走进从北京西站开出的“民工专列”。 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2006年01月14日,北京火车站迎来学生返乡高峰,过街天桥人流拥挤。新华社发

2007 年 1 月 5 日,在杭州火车站,旅客乘坐开往贵阳的 L199 次农民工专列,踏上返乡归途。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 摄

2008 年 1 月 28 日,在郑州火车站,旅客在站台购买热腾腾的饭菜。新华社记者 陶明摄

2009 年 1 月 23 日,在郑州火车站,一对情侣隔着车窗打电话道别。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2010 年 3 月 10 日,铁路职工在贵阳站为乘客免费送开水。新华社记者 杨俊江 摄

2011 年 1 月 18 日,在宁波工作的白先生送别回甘肃老家过年的父母,父母在车窗上写下了 " 保重 " 两个字。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2012 年 1 月 5 日,一对情侣在杭州火车站站台吻别。新华社发

2013 年 1 月 26 日,从浙江宁波东开往广州的列车到达杭州火车站时,阳先生利用停车间隙在站台上与同行的小孙子 " 拥抱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2016 年 2 月 3 日,在广州东站站台,樊鼎紧紧抱住妻子雷云,泪湿双眼。樊鼎是奋战在广东春运一线执勤的边防军人,雷云是奔波在春运铁路线上的客运列车员。因为一趟临客列车的机缘,他们在站台上有了 30 分钟的短暂 " 团圆 "。新华社发

2017 年 1 月 13 日,在福州站站台上,在福州打工的罗江与即将乘坐动车回重庆过年的女儿罗梓菡隔窗吻别。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2019年1月21日,在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动车段长春动车所,动车组列车等待发车(无人机拍摄)。当日,2019年春运正式启动。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2020年1月10日,春运首日,兰州西站,小朋友即将跟着家长乘车。新华社记者 李杰 摄

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回家

你的春运记忆又是什么?

来源:中国财经报综合自央视新闻、四川观察、新华网、新华视点等

编辑:刘彬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