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考了97分。”“那3分去哪儿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74
导读

在孩子面前保持自己的状态,做一个完美的、标准化的妈妈太累了⋯⋯有一次,我带女儿去商场游乐场玩,最后一个项目是搭建一个乐高玩具车,孩子玩了几下就不想玩了。 没孩子的时候,想起自己小时候的那些课外班,我…

整理/六一

结婚了吗? 养孩子了吗?

在一条所谓完整的人生道路上, 体会为人父母的滋味一定是绝大多数人的必选项。

正在体会中的你,痛并快乐吗? 还未体会到的你,好奇且怕吗?

这里有一波表达欲旺盛的年轻爸妈们, 关于养孩子,他们有一肚子话想说⋯⋯

初为父母,苦乐几何?

@FM夫妇

生一个孩子,养育她长大,你会发现,长大并不是你可以和朋友一起熬夜赖床,抽烟喝酒讲荤段子,也不是约会K歌,旅游上网买名牌包包,而是有一天你长大了,大到可以重新开始读童话故事了。

@大表姐

感觉随着他的成长,重新经历了一遍人生,看到了很多以前不曾留意的细节。这也是为什么有句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明白父母当年的心情。

@若水

会发现一个不够好的自己,会在孩子身上看到一个被模仿的自己。

@忍不住注册了

总是很纠结,不知该怎么办才是对他最好,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焦虑,为他操碎了心。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他的事情,为这个失误愧疚不已、寝食难安。偶尔他贴心的言行举止又觉得一切都值得⋯⋯肯定是上辈子欠他的,这辈子来讨债了。

希望他什么都能做到最好,又希望他能不计成败;希望他无忧无虑地成长,又希望他努力奋斗实现人生理想;希望他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又希望他难过时能在母亲跟前痛哭一场。天下最难的职业也许就是为人父母吧,不论好与坏都得继续做下去,对错也只有过后才明白。

@大头大脸

是一种提心吊胆的体验,是操不完的心。怕他们生病、怕他们睡一半醒了、怕他们磕着碰着、怕伤害到他们脆弱的小心灵、怕他们没有安全感、怕他们生长发育迟缓不正常、怕他们吃多了撑吃少了饿⋯⋯反正怎样都心疼。

想要自由又不得自由,内心被牵绊,不自觉挂念他们的一切,没有自我,脱离社会,发火抱怨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只能自我安抚,自己调节。一辈子最苦最累的时候都在这里,但是,竟然在这种苦累里,生出了一股子甜蜜,充满成就感的喜悦,感觉是自虐的最高境界。

@独白的楼梯

有的时候(想出去浪的时候)会后悔,没有孩子的人生不开心吗?可以随时出去和朋友嗨,不用偶尔出去还得牵肠挂肚。不过更多的时候是带着姨母笑的表情,看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内心OS:孩子真可爱,有她真好,拿什么都不换。

@子鳄1798

跟养孩子比,生孩子要容易太多。

@匿名用户

何其幸运能当他的妈妈,又何其不幸当了妈妈。

养孩子,什么时候你最焦虑?

@鼠标手爱德普

生病!没有第二个原因!不生病怎么都好!

@匿名用户

告诉他几百遍的事他不往心里去,比如他走路低头,怎么告诉让他抬起头走路,他永远记不住!一路走下来,什么样的语气都用了,就是不听,比如握笔的姿势,更改了将近两年了,还那样!

@Blueskynet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养个孩子太贵了,孩子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奢侈品。网上曾有个统计,养一个孩子的总金额,在62万到198万之间,一般家庭花费在70万左右,育儿成本已经占我国家庭平均收入近50%。这还是保守估计,不考虑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也不包括雇月嫂、请保姆、购买学区房,并且孩子从小身体健康、认真读书、不报考艺术院校。如果这些都考虑,算下来,养一个孩子,相当于消灭一个百万富翁吧!

@疯帽子

我教条地用科学育儿的尺子衡量儿子的一切。只要有出入,我会立刻陷入心理失衡。我喜欢孩子,但我似乎并没有准备好去接纳一个与书中写的出入太大的孩子。我忽视了“他是我的儿子”这件事,我只在意他是不是像书里那样按照标准成长。我更像是跟他在做交易:我都科学喂养你了,你就应该如何如何⋯⋯

@娆

绿灯时推孩子过马路,内心戏就是假如有违章车辆杀出来,我怎么把孩子推开最保险。

@Mary的小星星

在孩子面前保持自己的状态,做一个完美的、标准化的妈妈太累了⋯⋯有一次,我带女儿去商场游乐场玩,最后一个项目是搭建一个乐高玩具车,孩子玩了几下就不想玩了。我心里清楚,女儿玩了一整天其实已经很累了。但是我当时觉得孩子都快3岁了,不能半途而废,就坚持让她搭完才能回家。后来,女儿因为我的坚持开始抗拒,我更加觉得女儿做事缺乏恒心,就更加要让她坚持完成。最后,本该开心的一天以孩子的崩溃大哭收场。心疼孩子,心疼自己⋯⋯

@雨落生花

没孩子的时候,想起自己小时候的那些课外班,我曾经咬牙切齿:等我有了孩子,绝不让孩子走我的老路!结果等我做了老母亲:教育理念?淡定?不存在的。学区房、英语、奥数、网球、围棋⋯⋯这些才是硬道理啊!

孩子回家说:妈,我考了97分。老母亲第一时间发出“直击灵魂”三连问,一气呵成,毫不迟疑:那3分去哪儿了?你们班有没有满分?谁比你分数高?

老母亲心里满满的焦虑喷薄而出:这次没考好,是不是学习退步了?会不会从此走下坡路?还上不上得了重点中学了?以后985、211费劲了,考研怎么办?将来找不到好工作了,从此人生艰辛⋯⋯由于焦虑,“一点点暂时性的小受损”自动触发了我心理上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这件事的起点只是这一次考试,97分。

孩子成长,你也在成长吗?

@淘小七

每当你陷入焦虑,心乱如麻想发泄想怒吼的时候,请记得做一个自我提醒——“relax!孩子在看着我,也许我该冷静下来找找解决方案会更好!”不要觉得这样很憋屈,恰恰相反,你会慢慢发现是孩子把自己变成了更理性更爱笑的人!那些孩子成长路上的坑坑洼洼其实都大同小异,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跟孩子一起掉进泥泞,再挣扎着爬起。这是成长的过程,也是成熟的必经之路。

@王大妮子

先放下对孩子的期待,带着期待养孩子,一定会焦虑。孩子如果在焦虑的氛围下长大,长大以后也会习惯性焦虑紧张。家长自己先活好自己,做一个榜样,以身作则往往比言语教唆好一百倍。

@秋梨

感觉80后真的特惨,总是处在食物链的底层。我们当学生的时候,最大的阴影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等我们好不容易当了家长,本以为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了,结果出现了一个新的阴影,就是别人家的家长。现在孩子成绩一不好,总觉得他是被自己拖累了,然后开始自责,开始焦虑,开始恐慌。谁让你不够强!不够有钱!不够优秀!

后来我慢慢发现,养孩子这件事,钱多有钱多的养法,钱少有钱少的养法。而孩子的将来,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性格这事真的跟钱没有关系,而是跟自己的言传身教有关系。我从前总焦虑自己给不了孩子最好的怎么办,现在并不会了。作为所谓“底层”父母中的一个,要么现在开始让自己强大起来,要么就心安理得地穷养孩子,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告诉他,我能给的就这些,你想要更好的,就自己努力去吧。

自己空在那里焦虑,真的很矫情。

@雨落生花

允许他们走一些弯路,这是他们必经的成长路径。也许会有家长反驳我说:就是因为我们走过弯路,才更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我很愿意分享张爱玲的《非走不可的弯路》给大家: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路走不得。她不信⋯⋯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责编:tamako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