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带孩子很轻松?“高质量陪伴”了解一下,真正的陪伴不是陪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12
导读

为人父母,都懂得要陪伴孩子,伴他成长,但是不得不承认,陪伴孩子是一件苦差事,不仅要全身心的投入,还要陪孩子玩,在智力、体力、耐力、耐心上的考验更是让人头疼,遇到的人就背后一凉,特别是高质量陪孩子玩,忙活…

孩子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之前了解过一个概念叫——“高质量陪伴”,高质量陪伴的意思是:每天都能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通过自己的用心呵护让宝宝变得更加聪明,更有安全感。

为人父母,都懂得要陪伴孩子,伴他成长,但是不得不承认,陪伴孩子是一件苦差事,不仅要全身心的投入,还要陪孩子玩,在智力、体力、耐力、耐心上的考验更是让人头疼,遇到的人就背后一凉,特别是高质量陪孩子玩,忙活一天更有可能比上班还累。有人觉得陪伴孩子是一件欢乐而有趣的事,他们不觉得累,还觉得带孩子特别容易?他们只不过是让孩子自顾自的玩,这不叫陪伴,只能算陪着。

“陪着”与“陪伴”是有本质区别的

“陪着”与“陪伴”,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互动性”,试问一下,你有没有了解过孩子做这件事的意图?有没有解决过孩子的疑问?有没有给他正确的引导和评价?有没有认真投入到与孩子的游戏中?

那标准再高一点,就要看“孩子有什么反应”、“孩子的反应代表他有什么问题”,如果孩子真正感到开心快乐,那就有“高质量陪伴”的体现。

有人说:满足孩子一天身心发展的需要,是每天用一个小时来专心的陪孩子玩,做到这样就足够了。但是很多父母都做不到这样每天陪伴。

要做到每天不间断的陪伴,更多考验的是父母毅力,但是这样做起来却非常的不容易,主要是有以下这几个原因。

1、陪伴不是枯燥的,而是需要每时每刻不断的变换

有一次我去亲戚家,他们要出门办事,又不好带着孩子,就让我帮他们带会孩子。为了不让孩子乱跑,我就让孩子坐下来,给他讲讲故事,讲了个开头,这孩子就拿起玩具玩了起来,我也跟着他玩了起来。本来以为这样就可以歇一会了,没想到他又跑到别的房间去,抱着椅子,时不时的围着它转,过了一会玩腻了就去跟布偶玩,后来又拿着书回来让我给他讲故事。我有点无奈,又觉得放着他乱跑又不行,就照着孩子的想法做,又跟孩子玩了起来,故事讲了一半他又跑开了。

我那个时候不擅长带这么活泼的孩子,我也懂了活泼好动孩子的一些特征:对小孩子来说,年龄较小,对某件事物的好奇心并不会持续很久,孩子会不断的改变他们的目标。一旦感到厌烦,父母就需要花费时间在寻找其他的东西上,在陪伴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疏忽,把他们晾在一边。忙着给孩子找感兴趣的东西,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身上,性质一下子就变了,很有可能会把孩子晾一边,变成“陪着”。

2、要有耐心,做重复性的事情

有没有想过,孩子喜欢玩捉迷藏,每次都藏在同一个地方,你需要每次表演出“终于找到你了”的样子,如果孩子不下10遍的藏起来呢?。

有没有想过,孩子喜欢一个故事,要你持续不断的讲几遍,每次都要以同样的语气和姿态讲给孩子听呢。

很显然,和孩子互动,时刻保持好耐心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全身心投入更是费时费力,很有可能陪孩子玩一两次就没了兴趣,如果这样陪伴孩子玩一个小时,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煎熬,性质就又变了。

3、体力比不上孩子

邻居家有一个烦恼,就是他们家孩子特别能“闹腾”,一带他出去玩就到处乱跑,对什么都特别感兴趣,这个看腻了就换下一个,一整天都保持着充沛的精力,他们父母更是苦不堪言,像“拖油瓶”一般,被孩子拉着跑,他们陪着孩子跑不到一会就累了,但又怕孩子跑丢了,再累也要跟在他后面,有一次晚上遇见他们回来,看他们没精打采的,我还以为他们被什么追着跑,问清楚之后,原来是这孩子非要去爬树,弄得他们不得不把孩子接下来。

有些孩子比较“闹”,户外活动的时候,就要耗费更多的体力去跟他们玩耍,他们跑老跑去,你却只能跟在他后面跑,跟着他“瞎闹”。但是孩子精力充沛,哪有那么多体力跟着他“闹腾”。所以,父母在带的时候难免有体力不支的情况,假如在这种情况下陪孩子玩一个小时,可想而知有多困难。在陪伴的时候,如果你跟不上了,就会任由孩子去玩闹,这样就又一次地把“陪伴”带成了“陪着”。

做到真正的陪伴,追求高质量的同时还要用对方法

1、提高陪伴的质量,而不是单纯的增加陪伴时间

很多人对高质量陪伴有一个误区,以为只要是陪在孩子身边,就算是“高质量陪伴”了!于是,我们便看到很多父母虽然带着孩子去公园玩,但实际上呢,却是跟其他家长聊闲篇,根本没有把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又或者,陪孩子看书时,自己却在一旁玩手机。

这种陪伴都是低质量陪伴,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但换来的收益却并不高。真正高质量陪伴的陪伴是用融洽的方式和孩子相处,并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亲密感。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一书中指出:“和孩子一起玩儿,是建立亲密关系最佳方式。”

所以,如果你真的很忙碌,没那么多时间去陪伴孩子,与其强行抽出陪伴时间,不如提高陪伴的质量,保证每一个陪伴在他身边的时间,都是专注的。

2、了解孩子的行动规律,而不是横加干涉

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时,总是忍不住的干涉孩子,对孩子的行动横加干涉。比如,当看到孩子把玩具乱扔时,他们会喋喋不休的说个不停,又或者看到孩子把玩具放错,他们就会很着急,因为在他们看到,孩子这样的玩闹简直就是浪费时间,什么东西也学不到。

可是,这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并不是,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闹,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只会让自己感觉身心疲惫,而孩子也会觉得很烦。

心理学家李雪说:“当我们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评价,只是单纯看见对方当下的样子,当下的感受,并愿意和这个真实的人在一起,这就是真正的陪伴。”

确实如此。

我们管不住孩子的地方就是他们这里跑一下,那里跑一下,这里拿下东西,那里又弄撒了。他们也不是一味的闹腾,等到他们不想玩,自然就停下了,可以选择在这个时候陪伴他,在这个时候教会他们一些道理,教会一些善后的方法是再好不过了,所以,陪伴孩子也是要讲究时候,选对时机“对症下药”,不仅可以节省体力,还可以适当的陪伴孩子身心的成长,一举两得。

做到“高质量陪伴”,除了时刻关照孩子之外,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面体现出“浓缩的精华”,而且不能一味地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不能满足他们过多的需求,过分的满足就是溺爱,溺爱的结果必定导致心理扭曲,所以要根据情况作出合理判断,再付出措施才是正解。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