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讲历史,总在讲一句话:堡垒都是最先从内部被攻破的。康熙也明白这一点,如果不能废除八王议政制度,强化自己的皇权专制地位,就难以实现爱新觉罗氏的统治利益。如果不能采取缓和和汉人知识分子关系的政策,满清的统治就会象元朝一样,在某一个时间点土崩瓦裂,被汹涌 的汉人起义大潮吞没。攘外必失安内,在对三藩下手前,要先完成对清统治集团内部的统一,稳固自己的统治。只有如此,才能集中统一调度全国政治资源军事资源经济资源,以极高的效率聚合在一起,以确保对三藩平定的万无一失。
如果康熙即位之初三藩尽叛,此时康熙能倚重的也只有顾命大臣了。如果让鳌拜出马平定了三藩,虽然去了一个心头大患,但是有了军功在手的鳌拜恐怕已经不是康熙能对付的庞然大物了。要知道年羹尧仅仅是平定了西北叛乱就敢在雍正面前居功自傲,更别说鳌拜这种性格的人,那么如果他平定了三藩,势必下一步行动就是篡位夺权了。
面对外患,如果康熙用鳌拜平乱,首先有鳌拜听不听的问题,鳌拜是有抗旨不尊的勇气的,之前已经表现过了;其次,鳌拜既便听了,是不是有借平乱之机,继续坐大的问题。本来够强大了,如果继续坐大,是不是要象曹操一样,加封魏王,封九锡,继而取而代之呢?因为这些顾虑,所以康熙必先灭掉鳌拜再削藩,而不会利用鳌拜来平乱。
以清朝为例,多尔衮平定李自成、南明也让多尔衮将手伸进了皇帝亲自掌管的两黄旗,如果不是多尔衮没有亲生子嗣且短命,多尔衮很可能就会篡权夺位。让鳌拜用命就必须给他兵权,在鳌拜大获成功后,鳌拜势必在军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势力,成为另一个多尔衮。康熙自己亲自动手可以让自己信任的大臣和将领立功受赏,既赢得威望又收获了忠心。君主如何利用臣子的才能又提防臣子威望过高是中国传统帝王谋略中的重要功课,康熙的这门学问学的非常好,有少年老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