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_明太宗朱棣何以成为明成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62
导读

历史上以“清君侧”为名发动的王权之争一共有四次,分别是西汉的“七国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元朝的孛罗帖木儿之乱和明朝的“靖难之役”,而这四次“清君侧”只有明朝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成功了。为加强对北方和…

家天下的分封制源于周朝,西周共有71个诸侯国,绝大部分是姬姓诸侯国,主要是加强王室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到了东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终至王室衰微,至秦始皇建立起统一的郡县制中央集权封建帝国。但是,并不等于说封建王朝没有分封制。

“清君侧”的同姓王混战

历史上以“清君侧”为名发动的王权之争一共有四次,分别是西汉的“七国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元朝的孛罗帖木儿之乱和明朝的“靖难之役”,而这四次“清君侧”只有明朝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成功了。

西晋的八王之乱导致了五胡乱华。

对于家天下而言,分封制还是有利于巩固同姓王朝的统一,不至于改朝换代,但是却苦了老百姓。拿明朝来说,至万历三十三年,全国的宗室人口已经多达15万7000人,每年需要供给他们的钱粮已经超过了全国田赋收入的总和,成为压死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明太宗何以成为明成祖

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但是也有例外。明朝在朱棣之后的皇帝都只称宗,朱棣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并列为“万世不祧之君”供奉于太庙正中。

这可以说是对朱棣篡权成功并延续大明王朝200年最大的褒奖。

永乐盛世

朱棣迁都北京,五次北伐,大大削弱了蒙古的势力。永乐年间,郑和多次下西洋,宣扬国威,促进人文交流。明史上最有名的大阅兵,发生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三月,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北边的怀来调集军队10万人,精心挑选“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来“观礼”的使节达27个国家之多。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巨大反响。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 ,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 ,疏浚大运河 。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